《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一事,留下了诸如“孔子谓南宫敬叔(孔府门人)曰‘吾闻老聃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之归,则吾师也’”等。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中《知北游》、《天道》、《天运》等篇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聃”一事。但这些史籍中对老子年龄的记载不一,这让对“孔子问礼老子”一事持怀疑态度的专家学者找到了自己否定此事立论的依据。
但不管此事真假,它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绕不开的一页,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让承认不承认问礼一事者都绕不开的文化现象。
从第一次问礼老子到在沛地问礼,孔子的思想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果说第一次孔子问礼更多停留在学生层面,那么到沛地时,孔子的思想境界已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51岁的孔子早已过了不惑,与其说此时的孔子要向老子问学,不如说是向老子求证,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找到支撑点。
但孔子的立论受到了老子的抨击或者说厌弃,因为老子的境界已非昔日所比,孔子由是感触很深,他感到了老子思想的深邃。客观而言,此时的交流已不只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而是两个圣人的交流或交锋、是两个伟人思想上的沟通,孔子认可了过去老子的礼仪言论并将其发展壮大成一种文化,而老子早已脱离了过去的自己,另寻他路追寻自己的梦想。
无论如何,两人的心是高度相通的,那是思想和人生经过历练后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无为而为、无我有我的大境界,但孔子的弟子子贡很不服气,对老师对老子的折服大不以为然,他对老师说,人当中居然有安居不动而精神如腾龙见于天,缄默不语而感人至深犹如雷鸣,一旦发动起来如同天地之运的吗?我可以去看看他吗?
被许可后,子贡便以孔丘的名义去拜见老子。这一次的相见充满了火药味,子贡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方法固然不同,但同样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听说先生您认为他们不是圣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说:“年轻人你往前来些,刚才你说三皇五帝治理方法不同,怎样的不同呢?”
子贡回答说:“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治天下用辛劳而汤用武力,文王顺从纣王而不敢违逆,武王违逆纣王而不肯顺从,所以我说他们治天下的方法不同。”
老子说:“年轻人,你再往前来一些,我告诉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情况。黄帝治理天下,使民心淳一;舜治理天下,使民心竞争;禹治理天下,使民心多变。我告诉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虽说是治理,但实际上弊乱可大了。三皇依仗他们的心智,上而不见日月的光明,下而违反了山川的精华,中而破坏四时的运行。由此可见,他们的心智毒如蝎子的尾端,连微小的动物,都得不到安定性命之情,却还自以为是圣人,不是可耻吗?他们也是很无耻啊!”
老子这一番言论,是子贡闻所未闻的,听得他坐立不安、惊慌失措,只得连拜而辞。这在《庄子·天运》中被载为:“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孔子在回鲁国的路上对颜渊说,我过去对大道的了解多么像瓮中的小飞虫!如果不是老子以大道启发我,我真不知道天地的根本道理。孔子还得出了让后人永远生发不尽的结论,我在三十岁时悟到周礼的精髓,以仁礼为立身之本,这可以叫做三十而立;四十岁时,我访问老子于苦地(今河南鹿邑),坚持仁义之说,不受迷惑,这可以叫做四十而不惑;但我对天道的认识一直未能入门,今年我五十一岁了,从老子处得悟天道,这可以叫做五十而知天命。尽管人生短暂,但天既生我,我们就应当努力修身立业,仁义是救世之方,是不可须臾舍弃的,这是我与老子始终不同的。但行仁义,亦需懂天道。亦即所谓“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现有问礼碑在河南
由于孔子问礼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在孔子问礼老子之地,多有碑记留存。据了解,现存孔子问礼老子一事,有三处可循,一是山东孔府家庙,内有孔子问礼图,另外两处在河南,有碑记作证,一是鹿邑,一是洛阳。
但同是作为历史名片的问礼碑,河南两处遗迹的待遇却迥异。2008年10月10日,记者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洛阳老城,在一处小街上见到了洛阳问礼碑。或许是洛阳文化太厚重了,碑没被人看上眼,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保护,但碑下却是一幅与碑正相吻合的场景,一个小姑娘不管周遭的人来人往,依然故我地伏在椅子上向书中“问礼”。
见记者在碑下折腾着拍照,住在附近的马先生过来说:“该让人来管管了,孔子问礼可是历史上的大事,来这里看碑的人很多,但碑要是再不保护的话,天天风刮日晒雨淋,保不住哪天就腐蚀没了。”他说,这碑保存下来很不容易,“文化大革命”时有人想来扒掉这个“四旧”,是当地群众保住了碑。他希望至少能在这里建个亭子,把碑保护起来。
与洛阳不同的是,鹿邑的孔子问礼碑却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被置于鹿邑文化遗迹明道宫的老君台上。
鹿邑明道宫的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因传说老子在此台子上羽化成仙而得名,又因老子被宋真宗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百姓就习惯地称为老君台。
老君台共有33级台阶。在古代,数字3为大,33为最大数。道教认为天有33层,最高层是第33层,老君台正殿在33层上,表示老子达到了最高层,道教有“33阶上青天”之说。到了33阶之上,来到了老子飞天升仙的地方,会有一种在青天之上的感觉。到达了台上,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仙人。
问礼碑就嵌在老君台上,该碑首刻二龙戏珠,边饰图案,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鹿邑知事王梦蛟书丹并刻立。碑文为楷书阴刻“孔子问礼处”,原立于万教之祖牌坊西侧,后来被移到了这里。
老君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砖堆砌,按八卦形状设计成为八边八角,周围立垛口女儿墙,是鹿邑老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实际上,有关孔子问礼,在鹿邑是被浓墨重彩处理了的,显示出了鹿邑人对老子文化的重视。
进入明道宫,必先经“众妙之门”牌坊,此名取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就是说《道德经》所揭示的道理幽深而又幽深,是通往一切奥妙(思想)的门,是一切思想体系的根和基础。后人引用老子的话命名这座牌坊。现在的牌坊是2005年重建的。
鹿邑县城北现建有一个问礼广场。广场中央是栩栩如生的孔子问礼老子石雕,雕像上的老子比孔子高而且年长,他目视远方,长发飘逸,脸上充满着年轮留下的印痕,孔子则扭脸注视着老师,似在细心地倾听老子极富哲理的讲述。这尊雕像再现了当年孔子求教问礼的场景。
过牌坊,北面是犹龙堤。
孔子数度向老子问礼请教,并被其博大精深的学问所折服,最后不觉发出“犹龙之谈”,犹龙堤就是依照孔子对老子的感喟之意蕴而修建和命名的。只见青石堤环湖而建,像正在舞动就要御风云直上云天的龙。
明道宫的对面,是弘道苑。弘道苑里有一照壁,上面刻着孔子问礼老子的宏大图景——孔子挟砚台率众弟子拜见老子,带砚台拜老师是古代拜老师最高的礼节,足见孔子对老子的尊崇。
孔子向老子数度问礼之事,在鹿邑民间被广泛传颂,鹿邑民间流传着孔子向老子拜见的许多传说,也成为这一史实的重要见证。
本原之地对老子供奉有加
或许是因为老子出生之地,又是明道的地方,鹿邑人很注意打造老子文化,尤其是这几年,老子文化广场、孔子问礼广场、太清宫、明道宫一下子都建了起来,使不大的鹿邑县城填满了老子的痕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明道宫。2002年年末,我的同事许笑雨、齐岸民曾经在“追寻老子足迹”时寻访过鹿邑,他们当时所看到的还只是充满了香火味,看上去破败的太清宫、明道宫,但他们走后,大规模的老子文化建设便开始了,如果二位现在到鹿邑,恐怕该有另一番感觉了。
实际上,现在鹿邑建成的老子文化建筑并非鹿邑人的杜撰,它们多是按史籍上的记载恢复了原貌而已。
比如明道宫,原名奉元宫,北宋真宗皇帝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来鹿邑朝拜老子时就住在明道宫里的迎禧殿,当时改名为明道宫。明道宫的明是显示、彰显,明道宫即是彰显道理、真理,即彰显老子思想的地方,这其实强调了一点,老子虽然不是在鹿邑写成的《道德经》,但从孔子问礼老子及老子在这里讲学的角度看,这里就是老子思想的本原地。
宋真宗来鹿邑拜谒本身就是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宣传与彰显,同时也有宋真宗皇帝想借老子以扬名和以垂永远之意。
当初宋真宗所留下的三个字早已毁掉,现在门楣上的“明道宫”三字是从宋真宗墨宝中集录的。“明道宫”三字两旁有
对联“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描写了古时明道宫前的美丽景致,只是不知何人何时所写并留下来的。
明道宫大门两旁还有两个小门,分别是教正(东)门、理醇(西)门,取意为老子的思想教义是最正确的思想,道家的理论是最纯正、最精炼,影响最高最远最能令人陶醉和入迷的理论。
明道宫大门背面的题字是:“南眺睡庵瞻白云风范,北望仙台访犹龙遗迹”。白云是五代末北宋初陈抟的封号(后周世宗柴荣所封),陈抟是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人。《宋史》记载说他是真源(今鹿邑)人,与老子同乡里,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的隐士,是当时道教的代表人物。周世宗、宋太宗都曾封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后长期在武当山,在华山修炼,分别被周世宗、宋太宗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鹿邑人在明道宫南面建陈抟庵以纪念这位乡贤,因此老百姓也称之为白云庵。陈抟修炼的是睡功,传说他一睡很多年不醒,民间又称白云庵为睡庵。如今,在明道宫对面,还建有陈抟公园。
明道宫里还建有观复亭、迎禧殿、崇道亭、腾云阁、尚德亭、八卦台等,它们的名字均出自《道德经》一书。
值得一提的是老君台上的铁柱,它同太清宫太极殿前的铁柱有着同样寓意,它也叫赶山鞭,是纪念老子之物。不同的是,这个台上的铁柱刻着一个个的名字,这是因为原来的铁柱“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拉下炼铁了。改革开放后,当初拉下铁柱熔化的那些人感到对不起老君爷、对不起先贤,更害怕在历史上留下不好的名声,最后决定由当初拉下来的人集资,重铸一根铁柱,并铸上集资重铸人的名字。
虽然如此,老的铁柱永远无法挽回。老君台上的铁柱同太清宫那根铁柱相比,铸造工艺明显相差太多,历史文物价值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据《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老君)台前有明道宫,太清坛,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历史上的老君台经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诸朝代,皆有增修、增建,是一处庞大的古建筑群。老君台往南近千米中轴线上,依次是拜殿(孔子拜见老子之地)、明道宫(老子讲授道学之所)、迎禧殿(宋真宗赵恒来鹿邑拜谒老子时驻跸之地)、文昌阁、八角亭、犹龙堤、过仙桥、万教之祖牌坊等古建筑,这些建筑看上去气势伟岸、素雅古朴。原老君台西门对联“一片绿波飞白鹭,半空紫气下青牛”说的就是老君台周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鸥鸟相戏的美丽景色。
而这一切,也凸现了历朝历代人们对本原之地的崇奉和膜拜。
鹿邑明道宫老君台,其上有孔子问礼碑
洛阳孔子问礼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