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针尖上的芭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12:19  新闻晚报

  

针尖上的芭蕾

  

针尖上的芭蕾

  □撰文 杨志洪

  曾看过一篇关于苏绣大师姚建萍的文章,标题是 《针尖上的舞者》,最初感到很妥贴,绣花如同拿着针尖跳舞,当参观完了姚建萍的苏绣作品,就有一种感叹油然而生,岂止是舞者,那就是舞者的最高境界——芭蕾。

  认识姚建萍是通过苏州木渎镇人大副主任周菊英的推荐。周于姚有知遇之恩。当年周菊英还是木渎镇旅游局长时,力荐把隔壁的镇湖镇上的苏绣大师姚建萍引入木渎,2003年专门为她斥巨资建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2008年1月又拨出数十亩地,扩大规模,建造姚建萍刺绣艺术馆第二期工程,再塑苏州绣娘形象。

  在绣绷上滚大

  镇湖镇素有苏绣之乡之名,号称绣娘八千。当年从五六岁的垂髫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耄耋老妇,都爱刺绣,姚建萍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8岁时就会刺绣,而后在母亲和嫂子的指点下,技艺突飞猛进。那时的镇湖,经常有些刺绣的外来订单,大人来不及做,小孩也会上阵助战。11岁那年,姚建萍在一根领带上绣了一只七彩凤凰,让客户赞叹不已,显示了她那聪慧而手巧的天赋。

  “仅有天赋是不够的,更需要是对苏绣的热爱,并把苏绣看作是一种责任”。姚建萍还说“最初我的责任仅仅是绣好每件活,后来上升到对得起姚建平刺绣艺术馆这块牌子,对得起花了巨资把我引进的木渎政府和人民,现在则要对得起苏绣”。

  为苏绣痴迷

  刺绣是件烦活,所有图案色彩,都是要靠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而且耗时很长,通常一幅大的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姚建萍的成名作《沉思》,是意大利著名摄影家为周恩来总理拍摄最为成功的一幅作品,从1995年开始。姚建萍每天刺绣10小时以上,历时8个月终于完成。 “这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但是对我来说,整个的刺绣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在一针一线来回穿插之中,我享受,我快乐,我感觉趣味无穷”。姚建萍如是说。

  姚建萍确实为苏绣而生的。当年高中尚未毕业,不顾父母反对,独自一个人来到苏州城里,报考苏州美术学校的一家校办工厂刺绣班进修。 3年学成回到老家,还感觉不足,于是遍访名师,终于拜在了苏绣大师徐志慧、顾文霞门下。

  姚建萍天生丽质,身材高挑,典型的姑苏美女。父亲是当地的镇长,他的郎君是当地一家私营厂的老板,条件十分优越,按理说结婚嫁人,生儿育女,不必再为刺绣而操劳了。但她仍然做着她的苏绣梦。女儿出生29天后,她又重拾刺绣。

  绣品成国宝

  刺绣,属于女红之列,作为四大名绣之冠的苏绣,也有2500多年历史,但客观地说,传统苏绣还是仅仅停留在刺绣花鸟虫鱼的低层面艺术之上,只不过是给姑娘的嫁妆增加一点色彩而已,远没有到达高价艺术品收藏的境界。

  应该说,姚建萍实现了让刺绣走出闺秀的愿望。请翻阅以下记录。

  1998年8月,作品周恩来肖像《沉思》、邓小平肖像《伟人的风采》、吹箫引凤》分别获得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2001年8月,作品《蒙娜丽莎》获中国文联——民间工艺最高奖 (山花奖);2001年12月。《幽谷之王》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9月,《我爱中华》搭载卫星,遨游星空;2007年11月,作品《父亲》荣获中国文联最高奖——山花奖。而以上这些作品,现在的市价少则数十万元,多则百万元也难买下。

  针法多创新

  20多年来,姚建萍遍访名师,学习钻研油画、国画、水彩画技艺,甚至解剖学、透视学等相关理论。将手中的一枚绣针演变成二十多种针法、几千种色彩,上下翻飞,出神入化。

  看过姚建萍的刺绣,就会有种似于摄影绘画,又有别于摄影绘画的艺术感觉,无论线条肌理,色彩光线,都能达到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