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情之所至 死可以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3:25  华龙网-重庆晚报

  

情之所至 死可以复生

  黄川凤用爱鼓励丈夫

  

情之所至 死可以复生

  黄川凤和丈夫以前的照片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摘自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花甲丈夫异地病危,医学专家束手无策。放弃还是坚守?妻子决定将丈夫送回千里之外的家乡重庆,“即便生命无法挽回,也要让丈夫落叶归根。”

  后来,经过医生治疗和她精心照料,没想到,“最坏的打算”竟出现了奇迹……

  丈夫被医生判“死刑”

  他的病是医学难题,生存机会很小。

  “我当时的想法是,即使没救了,也要让他回家死……”前日,江北长安医院住院部B区3楼,黄川凤这样告诉记者。她没想到的是,经过医生的治疗和她精心照料,如今,丈夫贾玉良已经脱离死神威胁。

  今年8月1日,黄川凤突然接到来自郑州的电话——退休后被聘请到郑州一公司做顾问的丈夫贾玉良开会晕倒,生命垂危。心急如焚的黄川凤,当天便飞到丈夫身边。丈夫昏迷不醒,气若游丝。

  医生告诉黄川凤,贾玉良脑干出血,抢救难度大,生存概率低。生命记录仪上,贾玉良的心跳只有每分钟20多次。黄川凤握住丈夫的手腕,冰凉,几乎感受不到脉搏。她不敢放手,害怕一旦放手,丈夫微弱的脉息也会消失。就这样,一连两天黄川凤都没有松手。

  经过3天抢救,当地医院给出病危通知。黄川凤记得,当她向主治医生问起丈夫的生存概率时,医生无奈地合起双手比划了一个圆圈。医生郑重地告诉她,老贾的病是医学难题,生存机会很小,家属应理性考虑……

  其实,劝她放弃的不光是医生,还有亲友。但黄川凤说不:“我和老贾真心相爱30多年,我不能没有他。”

  黄川凤的执著让亲友为难,他们知道,去年7月,黄川凤才做了心脏手术,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如果变成那样,这个家就全完了。

  黄川凤悄悄哭了几场,但很快冷静下来。她一方面哀求医院不放松救治,一方面托关系找其他专家查看丈夫病情。最后,只有一位当地医科大学的教授告诉她,即便出现奇迹,他也可能是个植物人。而就是这个并不十分肯定的信息,在黄川凤看来,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那时,我最需要有人给我一点信心。”

  说话间,黄川凤翻开随身携带的一个记事本。她说,这个本子是从丈夫生病时开始用的。在这个本子上,记者看到,她丈夫的病情一天天加重。8月6日的记录中有一句“没本质好转”,到了8月7日,黄川凤作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丈夫回家。她说:“真要没办法治,也不能让他客死异乡。”

  要让爱人活着回家

  她包了一辆私人救护车送丈夫回重庆。

  黄川凤把回家的想法与医院交流后,院方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我能理解,转运危重病人,谁也不敢保证途中不出意外。”

  最后,她联系到一辆简陋的私人救护车。从郑州到重庆,途经湖北路程最近,但黄川凤担心走湖北山路太多,只有一口气的丈夫承受不住颠簸,于是绕道西安,走成都,最后抵渝。

  8月9日晚,载着丈夫的救护车终于向家乡开动。黄川凤没有随车,只有儿子和侄儿在车上陪伴。

  8月10日,黄川凤坐上飞往重庆的飞机,她要提前赶回重庆,联系医院接洽事宜。飞行的时间短暂,但黄川凤却觉得很漫长:“飞机上不能打电话,那一个多小时我心里很堵,总感觉要出事。”

  黄川凤的担心得到应验,当时丈夫出现了一次重大险情。儿子回忆,当车到达陕西经过秦岭隧道时,父亲的生命指标突然大降,呼吸几乎停止,设备不全的救护车上,随车医生也有些束手无策。

  事后,随车医生介绍:“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听天由命的感觉。当时真希望冥冥中有什么力量拉他一把,好在一个多小时后,他又慢慢恢复平稳。”

  一路上,深度昏迷的贾玉良,好几次挣扎在死亡边缘,但都万幸地挺了过来。8月10日晚10点,连续奔波24小时后,救护车终于到达重庆,贾玉良被立即送到长安医院。

  绝不放弃的召唤

  “亲爱的”、“乖”、“你很坚强”、“你一定会好起来……”

  回渝后,丈夫依然深度昏迷,生命垂危。这时,黄川凤作了两手准备:一边请求医生全力救治丈夫,一边应对最坏的情况,花3000余元给一直节俭的丈夫买了一套西装做寿衣。

  她说,丈夫今年60岁,为了这个家庭,他奋斗了30多年。34年前,这个西安小伙走进黄川凤的生活。当时,他一无所有,双方家人反对,两人顶住压力结婚。

  黄川凤说,当年是贾玉良手搬石块,肩挑灰浆,搭起了简陋的婚房。婚后,他向妻子承诺,一定要用双手建设一个富有的新家。30年后,他以干部身份退休,兑现了承诺,但没来得及安享晚年却突然患病,瘫卧在深爱他的妻子面前。

  为了救治丈夫,近3个月来,黄川凤一刻不离地陪在他身边。她说:“过去30多年里老贾为我和这个家付出太多,别说陪伴他3个月,就是再昏迷30年甚至更久,我也不会放弃。”

  如今,贾玉良虽已从昏迷中苏醒,但他的身躯已显得干枯,半瘫的身体,可能无法恢复。他半张着嘴,靠喉部切口后插入的气管呼吸。导尿管和扎入大腿静脉的营养注入管,仍是他不能摆脱的生命之舟。

  采访中,有人进入病房,贾玉良听了出来,但他不能说话,只能用右手在空中比划。妻子大致明白他的意思,托起丈夫胳膊,贾玉良与来者轻轻握手。来访的年轻人祝贾玉良早日康复,而贾玉良反而面露痛苦神色,右手焦急地舞动着。

  妻子知道,这是丈夫在着急病情,于是她站起来,一手抚摸丈夫的额头,另一只手紧握住丈夫唯一能动的右手,深情地说道:“亲爱的”、“乖”、“你很坚强”、“你一定会好起来”、“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

  妻子将丈夫的手贴在脸上,泪水顺着脸颊流进他俩的掌心。此时的丈夫,大张着嘴,喉部的呼吸管发出呼呼的气息声,他浑身颤抖,想用那条干枯的臂膀,把妻子揽进怀里。妻子则不断重复着那些如情侣恋爱般的话语。此情此景,周围的几个亲友,双眼都湿润了。

  奇迹终于出现

  丈夫睁眼了,手动了,能用眼神交流了,能打手势了,能写字了。

  贾玉良病情的好转,知情人都说与黄川凤精心照料有很大关系。医院护工胡永华说,黄川凤每天睡不了几小时,她总会时不时起来,给丈夫换便盆,帮丈夫翻身变睡姿,有时凌晨,还要给丈夫擦洗身体。令胡永华感动的是,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贾玉良竟一块褥疮也没有:“凭我做护工的经验,如果没有黄川凤的努力,他肯定不会有这么好的状况。”

  贾玉良回来时,曾深度昏迷22天。经过黄川凤精心护理,贾玉良第一次苏醒。从那以后,这个一直在死亡线上徘徊的老人,每天都在进步。睁眼了,手动了,能用眼神交流了,能打手势了,能写字了,黄川凤把每一点进步,都看成是丈夫努力的奇迹。不论丈夫能否听见,黄川凤总是不断对他耳语,给他鼓励。前日,阳光透过窗子,洒在病床上,斑斑点点。随着天气晴朗,丈夫的情绪好像也比平日更好,黄川凤的心也稍许放松下来。她倚在医院门诊大厅的小凳上,静静翻看他们的照片。她还想起和丈夫的第一次约会,看的第一场电影,以及丈夫为了这个家,兢兢业业埋头工作……这些回忆,让她脸上有了难得的微笑。

  如今,丈夫虽然不断好转,但主治医生韩显文说,贾玉良最好的情况,可能也就是意识恢复,半身瘫痪,今后病人家属还可能会承担不小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对此,黄川凤表示:“前30年他为这个家庭打拼太多,这3个月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天空,将由我的肩膀来承担。”

  (本报新闻热线966988感谢刘女士提供线索)

  记者 贺怀湘

  实习生 张玉潇 摄影报道

  网络编辑:甘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