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发展的强力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4:19  沈阳网-沈阳日报

  ——前三季度非公经济发展综述(上)

  今年,珠三角和长三角民营企业纷纷遭遇经营低潮,沈阳市的非公经济却表现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以鲜明的发展特色,让沈阳经济在整体上显现出蓬勃的活力。

  “从掌握的情况看,沈阳的非公经济由于不具备珠三角和长三角那样明显的外向特征,更多是深挖内功、完善区域竞争能力,所以并没有明显的危机效应。”11月4日,沈阳市中小企业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市非公经济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在提升产业集群开发建设水平,搭建招商平台优化项目建设,加快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优势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非公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系列数字支撑了这一观点——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810.1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市增幅1.9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4.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总额267.6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5.5%。其中实现地方级税收113.9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市地方级税收总额的7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58.2亿元,同比增长34.8%,高于全市增幅4.6个百分点,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7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市增幅1.2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3%,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4.3亿元,同比增长27.5%,高于全市增幅3.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为71%,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成为沈阳发展的新引擎。

  前三季度,沈阳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逐月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的比重不断攀升,到9月份已达到71%,比上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促进了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事关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也进展顺利——全市32个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共完成新开工项目388个,计划总投资275.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8.7亿元;完成产值1135亿元。记者了解到,部分产业集群已经确立了在沈阳经济区甚至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中心地位,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苏家屯钢管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评选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已经远远超过辽宁海城、黑龙江大庆,成为东北三省陶瓷产业的中心;浑南新区数码产业集群蓄势待发,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数码产品交易市场。(下转5版)

  (上接1版,)

  自主创新成为非公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今年,非公企业(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非公企业通过在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来破解成长中的烦恼,走出困局。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台±800千伏干式平波电抗器经专家鉴定,其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此沈变近年经国家级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世界级产品已经增至23种。远大集团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亮相的1.5MW风力发电机组,也是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最新成果。同时,一批新兴高科技产业园进展良好,全方位提升了开发建设水平。自动识别产业园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完成,正在对总体规划进行完善;奥园动漫产业城已完成征地656亩,回迁房已完成基础施工;光电信息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9户,完成产值25.9亿元。截至目前,仅浑南新区就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401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46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65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非公经济的强大动力促进沈阳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本报高级记者 马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