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执笔人带本报读者意见进京

  

医改执笔人带本报读者意见进京

  昨日上午,受省卫生厅邀请,我国著名卫生经济学专家、卫生部卫生政策顾问李玲教授专程赴蓉,就医改问题与卫生系统有关人员面对面交流。李玲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她对医改的探索、见解及她对四川的医改建议。她还带走了本报筛选出来的读者医改意见,并说将高度重视这些意见。

  读者建议她揣在随身的挎包中

  昨日早上9点,李玲带着专门为医改准备的课件开讲,300余名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参加讲座。短短两个小时,李玲把我国医改放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给大家解读了新方案的热点、难点。“很精彩,很透彻”,卫生厅医政处一位工作人员说。

  2007年,北京大学受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委托完成“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课题,李玲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和执笔人之一,并代表北大向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做了汇报。李玲临走前接受了本报读者对新方案的部分建议,并揣在随身的挎包中。她告诉记者,回北京后她将认真读大家的意见,让医改方案更贴近民心。

  建议四川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联动

  李玲曾表示,医改方案不宜全国统一,应该是因地制宜,允许试点、允许多样性。昨日,她对我省的医改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听说成都的社区医院搞得很好,但社区医院要看病永远看不过大医院。”她说,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好的医生、设备都集中在一两家大医院是四川的现状。建议成都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尽快和大医院联动起来,实现医务人才的互动交流、患者双向转诊。社区医院重在服务,应发挥好公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记者童星燕

  不能让体制逼得医生唯利是图

  ——本报记者专访医改专家李玲教授

  自从国家发改委公布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后,成都市民对医改方案的讨论一直很热烈。昨日,李玲教授与本报记者面对面交流,谈了她对新方案的一些观点。

  在医改新方案中,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已成共识。但到底补需方还是补供方,引发了讨论。“现在做的是既补贴供方也补贴需方,财务的保障双管齐下。”李玲说,立足于我国的现状,现实可行的方式是“两条腿”走路:以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保障居民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同时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提高居民抵抗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另外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补充保险。

  对于医药分开,李玲教授的理解是,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分开,而在于责和利的明确和分开。她说,“医药分开”本质是在机制上使药品收入和医院、医生的收入脱钩,而不是医院不办药房就算医药分开了。“只要利益不脱钩,不管药房开在哪里,医生都有办法从药品中营利。”她说,医改要保障医生的公益性,完善医务人员的报酬和保障体系,不能让体制逼得医生唯利是图。记者童星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