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高戒毒质量 创建特色窗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8:04  法制日报

  ———北京市天堂河劳教所发展纪实

  

提高戒毒质量创建特色窗口

  民警与戒毒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始建于1960年的北京市天堂河劳教所,又名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是承担着劳教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以及自愿康复戒毒的综合戒毒场所。2001年,被司法部命名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2007年2月,经批准成为首批康复戒毒试点单位之一;2008年《禁毒法》颁布实施后,又成为首都司法行政系统第一家强制隔离戒毒所。

  近年来,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化以及新所区的建设,天堂河劳教所明确提出创建具有“一流所政设施、一流管理水平、一流警察队伍、一流矫治成果”示范窗口单位的目标,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建设一流的所政设施

  2005年,按照教育工作布局调整的要求,天堂河劳教所开始新所区建设。建设过程中,劳教所坚持“环境塑造人”的理念,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抓充实完善,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服务”的思路,在所政设施建设上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矫治的整体氛围。

  经过两年的努力,占地二百余亩的新所区全面投入使用。一道通透的铁艺墙将所区分为行政办公区和管教业务区两部分。劳教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以及自愿康复戒毒区域单独划分。文化、生活、通讯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教育综合楼、心理咨询中心、会见楼、康体活动大厅各类帮教设施配套齐全。戒毒人员宿舍楼的每层都设有单独的淋浴间、储藏室、开水房等功能用房以及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网络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宿舍内照明及降温、保暖设备一应俱全,光线明亮,空气畅通。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劳教所大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建立了所内广播系统,每天播放轻音乐或调频节目。所区内3000平方米的湖面被开辟为渔业养殖培训的一个部分,投放了多种鱼苗。整个所区碧水荡漾、绿树掩映,为戒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没想到这里的环境那么好,我感觉像走进了花园。心烦的时候,看看外面的绿色,我的心情就会平稳下来”。2008年6月,一名刚入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民警交流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展示一流的管理水平

  围绕提高戒毒质量这一中心任务,近年来,劳教所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所要求,明确提出实现一流的所政管理工作水平目标。

  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抓好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养成、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着手,促使戒毒人员认清自身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谋生技能。为使戒毒人员更为直观、形象地掌握“行为规范要领”,劳教所制作了《规范养成实施细则》专题片,大力开展课堂化教育和习艺活动。让戒毒人员在这所特殊的学校中净化心灵,不断成长,融入社会。

  为激发戒毒人员自我转变的积极性,劳教所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营造社会化生活环境。进入半开放阶段的劳教戒毒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到图书室、网吧、健身房学习文化技术知识或进行文体活动,还可以到食堂自费订餐。每个大队都设立了亲情电话。所内设立购物超市,满足所管人员的生活需要。

  劳教所建立了民警队伍管理、所务管理、安全防控以及办公自动化四大信息化系统,全面落实所务公开。针对奖惩等重点执法环节,将执法标准、程序以及办理结果向所管人员及家属和全社会公开,确保执法公平、公正。同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聘请社会执法监督员,向社会公布咨询、举报电话,切实维护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劳教所不断完善包括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在内的安全防控长效机制。从1995年至今,天堂河劳教所已连续13年实现司法部提出的“四无”目标,没有发生所管人员脱逃、闹事等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为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锻造一流的专家民警

  为攻克戒毒这个世界性难题,劳教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与首都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课题攻关,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多种形式造就一支掌握戒毒前沿知识和技能的专家队伍。

  劳教所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警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对民警实行初级、中级和高级矫正官制度,在调研、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激励民警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经过几年努力,全所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7%以上,建立起一支集教师、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为一体的专家型民警队伍,这些民警活跃在管教工作一线,为提高综合矫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沈大队长,您就像我的父亲”。戒毒人员小龙以这样的语言表达了对民警的尊重与信任。小龙的父亲是一名缉毒警察,7岁时小龙曾趁父亲熟睡,将手铐偷偷扔到河里,结果挨了父亲的打,而就在第二天父亲因抓捕毒贩牺牲了。这两件事在小龙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很长时间以来他不敢也不愿提起父亲。刚入所时,小龙情绪低落,对民警的教育置之不理,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其他人争吵。为打开他封闭的心灵,民警心理咨询师李娜策划了心理情景剧,副大队长沈孟元也就成了小龙的“模拟父亲”。经过心理辅导,小龙终于得到了释放,沈孟元真的成了小龙可以信赖、倾诉的亲人。小龙说,“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为做好教育矫治工作,民警们默默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把科学知识运用于戒毒工作中,用真情感染着每一个戒毒人员。每一次接触都是真情付出,每一次谈话都是精心准备,真心、恒心、爱心、耐心感化着一个个冰封的心灵,挽救着一个个迷失的灵魂。

  创造一流的矫治成果

  2006年底,天堂河劳教所成为司法部戒毒康复试点单位之一。戒毒康复中心成立以后,按照“建立三个平台、坚持两个扩大、实现两个提高”的思路,建立了戒毒康复、家庭关系修复和社会接纳三个平台,不断提高戒毒效果,扩大康复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为建立戒毒康复平台,中心从转变观念开始,把平等、互信、互相尊重作为工作的基础。中心工作人员与康复人员以“老师”、“朋友”相称,鼓励康复人员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展现自身价值。2008年,康复中心出资让2名康复人员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选送3名康复人员参加为期10天的“中美第五届药物依赖心理知识培训”,选派2名康复人员参加“爱之行”民间基金组织的AA小组戒毒活动。为建立家庭关系修复平台,中心确立了接收前家访、回归前家访、家庭困难时家访、重大节日家访、环境变化时家访的“五必访”制度,与家属一起制定矫治工作措施,帮助康复人员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为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中心与街道、司法所等部门合作共建,对回归社会人员加强引导,教育他们遵规守纪,定期汇报思想,接受社会的帮助和教育,同时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做好接茬帮教工作,进行生活安置。中心还按照“本人自愿、居所就近、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的原则,将在社会的康复人员组成活动小组,以座谈、聚会、娱乐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抵御复吸。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康复中心初步形成了辐射家庭和社会的戒毒康复模式。截至目前,中心共接收康复人员257人,保持1年以上操守的57人,占目前接收总人数的22.18%,半年以上的96人,占目前接收总人数的37.35%。

  2008年6月1日,《禁毒法》颁布实施,天堂河劳教所又成为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首个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面临全新的任务,民警深入学习《禁毒法》,对强戒隔离戒毒工作进行了全新探索,出台了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心理帮助等16项制度,制定了60余项日常行为训练具体标准。在生理治疗方面,对新接收人员实行医学观察,对患病人员采取隔离治疗,组织开展五禽戏、八段锦等康体训练,保障戒毒人员的基本生活所需和身体健康权益。在心理康复方面,结合戒毒人员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编写《戒毒知识》、《禁毒法解读》教材,实施课堂化教学,开展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系统开展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团体训练、毒瘾脱敏训练、沙盘治疗、音乐治疗、NLP治疗、心理剧、意象对话等活动,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健全人格、戒除毒瘾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王某入所后,情绪反常,不吃不喝。大队民警认为,吸毒人员长期受到毒品的控制,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创伤,一定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戒毒目标。为缓解王某躯体性症状,民警郑亚辉一连四天吃住在队里,每天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王某身边,语重心长地进行劝导,从养育子女到孝敬父母,从树立信心到学会做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王某深感愧疚,表示一定把毒戒了,早日回家孝敬父母。

  面对严峻的戒毒工作新形势,天堂河劳教所所长孙秋生表示,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是基层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全体民警的光荣使命。他们将继续发扬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服务大局的精神,为提高戒毒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文/郝林冉隽图/范旭亮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