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年,化去了无尽的乡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8:21  长沙晚报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提出了两岸之间“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提出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与口号。 该文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与转变,海峡两岸终于迈开了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一新政策很快就取得实际成果,台湾社会对祖国大陆开放的脚步加快了,两岸关系的种种禁忌亦逐步解除了。1986年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1987年11月,离乡近半个世纪的老兵终于可以公开地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了。

   远方来信失去联系多年的双亲在找我

  “我当时正在上班,猜到可能是父母的信,便急急忙忙请了假从浏阳向永安赶……”虽然已经过去了近30年,但周利明依然对自己1979年4月接到远在台湾的父母来信时的那份激动记忆犹新。作为湖南省首位赴台探亲的台胞家属,周利明亲身见证了台胞回长的历史时刻,也目睹了太多太多海峡两岸满含泪水的眼睛。

  1979年4月的一天,38岁的浏阳某鞭炮厂会计周利明正在给厂里的工人们发工资。时近中午,周利明突然接到了永安老家一个远房亲戚辗转捎来的口信,说有一封写满了外文的信寄到了永安,是给周利明的,让她有时间回去一趟。

  写了外文的信?周利明一边给同事发工资一边琢磨着信是谁写的。突然,她心头猛地一紧,难道是失去联系多年的父母亲?周利明坐不住了,因为外婆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便是让她想办法和父母团聚,外婆告诉周利明,她的父母是国民党军队的医生,去了台湾。

  越想越觉得像,周利明当即向厂领导请了假,一溜小跑去了汽车站,搭上了公交车。“下车的地方距离永安老家还有几公里远,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回去的。”事过几十年,周利明激动依然。拿到信后,周利明找人进行了翻译,才知道信是从马来西亚邮寄过来的,而写信的正是自己的父母周以成、柳庆喜。“那时候台湾和内地通信不畅,后来我才知道,信是在马来西亚的妹妹代父母亲写了寄过来的。”

  这封促成后来一家团聚的信当时还经历了一番波折。因为事隔30多年,周利明的父母并不确定周利明是否还活着,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信寄回了永安老家,且信上写的是周父当年为其起的名字“静雯”。事隔多年,晓得周利明原名周静雯的老人已经不多,正当邮递员着急无处投递时,恰逢周利明的一个远房亲戚看到了信件。

  通信10年绵绵思念化作一只只鸿雁

  接到信件后,激动万分的周利明很快给父母回了信,并随信寄去了自己一家人的照片,从此开始了海峡两岸长达10年的鸿雁传书。

  “我父亲是国民党73军部队医院的院长,当时驻军浏阳认识了我的母亲。”周利明说,“父母亲结婚后聚少离多,喜欢读书的母亲在生下我3个月后,便将我托付给外婆照顾,我3岁时母亲曾回过一次浏阳,此后便去了台湾,所以在1989年父母亲回长沙之前,我对母亲并没有什么记忆。留在脑海中的,仅仅是外婆断断续续的唠叨。”

  在母亲寄来的第二封信中,周利明获知,自己在台湾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到台湾后,长期没有我的音信,便将大妹叫做周静雯,以致我第一次去台湾探亲时,舅舅一喊‘静雯’,我们两个人同时答应。”周利明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时满脸的幸福。

  赴台探亲台办同志为我隆重饯行

  一家团聚的机会终于在1988年11月来临!因为台湾允许内地的亲属赴台探病。

  “父亲当时因肠癌刚刚做了手术,获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让弟弟帮我想办法办理了旅台证。”周利明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旅台证是69号。“我是湖南省第一个赴台探亲的,出发前台办的同志们还隆重地为我饯行呢!”

  周利明说,当飞机刚刚降落在台湾时,看着机场飘扬的青天白日旗,自己还有些害怕,不过当看到满世界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时,尤其是看到前来机场接机的亲人时,血浓于水的情感冲垮了一切。“见到父母兄弟们时那份激动就不用说了,那个哭啊……”

  周利明此次在台湾住了近3个月,同时她也在不断地劝说着父母——回家看看。由于父亲还存在一些顾虑,且身体非常虚弱,周利明只得一个人先回到了浏阳。

  1989年4月,周以成、柳庆喜夫妇终于回到了长沙,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10多名湖南籍的老兵。踏上故土的那一刻,这些耄耋老人均是泣不成声。“那次爸爸妈妈在浏阳住了14天,每天都忙不赢,我知道他们是想把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装进心里。”周利明说,由于身体不好,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过,倒是母亲经常回来看看。

  湘宾135见证一个令人感动的岁月

  “湘宾135曾经是一个代号,台湾同胞接待处的代号。”已经从市台办退休的邓再明是接待处首任处长,“其实我们对内称接待科,办公地点设置在湘江宾馆135房。久而久之,湘宾135就成了台胞回长的第一个落脚点,成了一个代号。”接待周以成、柳庆喜夫妇的人员中就有邓再明。回忆起当年的接待生涯,邓再明充满了激情,因为那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年代。

  “其实当时很多台胞回内地来还是顾虑重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除他们的顾虑。”邓再明告诉记者。想起台胞回长探亲,记者立刻就想起了紧紧的拥抱、无尽的泪水等画面,然而通过邓再明等亲历者的描述,记者才知道,回乡探亲的台胞首先必须克服的竟然是恐惧。“那时候由于信息不通畅,加上一些宣传的误导,很多台胞回来都觉得是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他们不知道祖国会如何对待他们,但他们又忍不住对故土的思念。”邓再明说,记得一名四川籍的老兵到长沙后,曾经因为语言不通等因素发生了一点误会,躲在湘江宾馆里的房子里面把随身携带的金器、美金都吞到了肚子里面意图自杀。幸亏被台办的同志及时发现,救回了老人的性命,并为他找到了失去联络多年的家人。老人在知道真相后,于第二年专程回来,对台办的同志表示感谢。

  为了更好地接待回长的台胞,市台办经过市政府特批在火车站广场建了一个小房子作为接待处的前沿阵地,每当有火车从广州开过来,接待处的同志就举着牌子到站台接人。“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车上有没有台胞,我们都会去,一天24小时上班。”后来,黄花机场启用,接待处又在机场设置了前沿阵地。

  那,确实是一段充满着期盼和泪水的岁月。

  晚报视角

  ☆1月7日,本报报道:到1986年底,长沙地区的市级、四县和东、西、南郊区统计部门已分别建立起了计算机站,这是我市执行统计法三年来取得的新成就。

  ☆1月12日,本报报道我市第一家经营国产乐凯牌彩色胶卷的扩印服务部于10日在黄兴路开业。

  ☆2月23日,我国最大的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在长沙曙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40多万美元。

  ☆2月26日,本报报道长沙资金市场于25日开业,一天成交额5.5亿元的新闻。长沙资金市场是由人民银行长沙分行及省、市各专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的。

  ☆4月12日,我国首家鞭炮烟花进出口公司——中国土畜产出口总公司湖南省鞭炮烟花公司在长沙成立。

  ☆ 7月8日,本报报道自7月份起,我市全民、集体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职工退休金基金统筹办法的消息。

  ☆7月21日,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佘腾飞代表长沙市人民将一幅具有湖南特色的“百鸟腾飞”丝绣被面赠送给应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查尔斯·果伯茨,感谢他将他父母二三十年代在长沙湖南圣经学院任教期间拍摄的旧长沙风貌纪录片赠送长沙电视台的深情厚意。

  ☆ 9月,长沙市第一个使用微电脑办公的县——宁乡县政府办公室安装的县长办公系统投入使用。

  ☆11月2日,长沙市台湾同胞接待处在湘江宾馆成立办公。11月7日,第一批台胞4人抵达长沙探亲。

  ☆12月,郊区在岳麓山乡开展以养老和医疗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建立全省第一个养老、医疗合作保险基金会。

  ☆12月,长沙县农村储蓄余额达1.59亿元,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农村储蓄突破亿元的县。

  光阴留痕

  

那年,化去了无尽的乡愁

  1987年,是我国四大名著争上电视的一年,其中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以其华丽的场景、浩大的规模和对原著的准确表达,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图为《红楼梦》剧中的宝玉与宝钗。

  

那年,化去了无尽的乡愁

  1987年,北京某小学的学校运动会。蓝色白条的运动服、简易的跑道是上个世纪我国初等教育教学条件的真实写照。

  

那年,化去了无尽的乡愁

  1987北京长安街第一次出现圣诞老人和圣诞小姐。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