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篇报道 帮助3000酒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8:42  兰州晨报

  中国第一酒鬼和西北第一酒鬼来到本报表达谢意

  “你们的影响力让我吃惊!”这是中国第一酒鬼杨晓楠送给本报牌匾上的字,他没想到本报的报道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10月13日,两位“酒鬼”在兰州成立全国首个公益“戒酒之家”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来自全国各地的“酒鬼”纷纷来到“戒酒之家”戒酒。11月3日,中国第一酒鬼杨晓楠和西北第一酒鬼“王三斤”王哲给本报送来制作精美的牌匾以表感谢,因为在本报的关注下,更多的“酒鬼”将会在他们的帮助下摆脱对酒精的依赖。

  “第一酒鬼”来兰劝诫

  号称西北第一酒鬼的“王三斤”王哲没想到本报的一篇报道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王哲此前是每天把白酒当作矿泉水喝,每天不喝三斤白酒就会心烦意乱、四肢无力。后来在中国第一酒鬼杨晓楠的帮助下成功戒酒,随后在杨晓楠的号召下开通戒酒热线0931-3739655,以他的亲身经历帮更多的酒友戒酒。7月14日,本报以《昔日“王三斤”化身“戒酒使者”》为题,刊发了王哲在杨晓楠的帮助下成功戒酒,并开通热线帮助他人戒酒的报道。就是这篇报道引发的连锁反应让王哲始料不及,报道见报后,很多人拨打“戒酒热线”,至目前已有3000多人。兰州有如此多的“酒鬼”让他感到吃惊,单凭一部热线是帮助不了这些人的,所以他决定请“中国第一酒鬼”来到兰州,让更多的兰州酒友成功戒酒。

  10月12日,中国第一酒鬼杨晓楠亲自来兰劝诫,并在兰州成立全国首个公益“戒酒之家”,两个“酒鬼”以他们自身的惨痛经历感化那些沉迷于酒精的兰州酒鬼。

  各地酒鬼走进“戒酒之家”

  让两位“酒鬼”没有想到的是,10月13日,本报报道杨晓楠来兰并成立“戒酒之家”的消息后,“酒鬼”们纷至沓来。一位内蒙古“酒鬼”的妻子从网上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和“戒酒之家”取得联系,并把嗜酒如命的丈夫送到位于七里河区范家坪颐瑞康老年公寓院内的“戒酒之家”。11月3日下午,记者见到这位“酒鬼”时,他正和杨晓楠下象棋,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酒,每天能喝两斤酒,身体和精神颓废到了极点,在戒酒的这一个星期内,他滴酒未沾,感觉良好。

  王和(化名)的家人也是看到本报报道后,把他送到了“戒酒之家”。王和今年38岁,由于酗酒至今未婚,也丢了工作,靠哥哥姐姐接济生活,为了喝酒,他把家里的电饭锅10元钱卖掉买酒。王和告诉记者,在杨晓楠和王哲的帮助下,他的酒精依赖症明显好转。在“戒酒之家”,记者见到了好多诸如王和的“酒鬼”,他们都是看到本报报道后才慕名而去戒酒的。

  俩“酒鬼”感谢本报关注

  11月3日,中国第一酒鬼杨晓楠和西北第一酒鬼“王三斤”王哲给本报送来制作精美的牌匾以示感谢,牌匾上刻着:“你们的影响力让我吃惊,你们的真诚让我感动!”王哲说,自从晨报报道他的经历及有关戒酒的消息后,他的热线炙手可热,大多时候半夜都有人打进热线咨询戒酒事宜。杨晓楠说,他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但没想到晨报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外省的酒鬼能来到“戒酒之家”,这让他很吃惊。杨晓楠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兰州晨报》,因为在晨报的关注下,更多的“酒鬼”将会在他们的帮助下摆脱对酒精的依赖,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白酒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