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民记者“揭秘”废品收购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10:29  新安晚报

  

市民记者“揭秘”废品收购站

  “在合肥淠河路附近有一些废品收购站,但是这些收购站有一些固定的‘客户’,那就是前来销赃的小偷们。”昨天,本报读者杨存冈给热线打来电话,表示想和记者共同采访这个新闻。

  一大早,42岁的“市民记者”杨存冈就赶到报社,约了本报的指导记者出发了。记者陪着他深入现场,并鼓励他按着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去采写新闻。昨天下午4点10分左右,本报记者和杨存冈一起来到淠河路一家废品收购站,杨存冈称想暗访,于是记者让他“打头阵”。杨存冈随后进入废品收购站,直接询问老板,“你们收购赃车吗?”闻听此言,废品收购站老板用惊奇的眼光望着他,立刻表示不收。

  离开这家收购站,记者“点拨”杨存冈:暗访要掌握技巧,不能太直接,要会“演戏”,随后记者和他来到另一家收购站,有了上次的教训,杨存冈“老练”多了。他上前“含蓄”地告诉老板,要卖电动车。店里的工作人员查看了我们的电动车之后,索要购车发票和行驶证,得知记者只有车钥匙后,这名工作人员并没有马上拒绝收购。不一会,来了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问记者:“车子想卖多少钱?”记者回答:“1500。”中年男子提出价格太高,还说“价格太高,要是小道来的,万一被别人偷了,就太亏了。”话虽这么说,但中年男子始终没有放弃收记者“来路不明”的电动车,只是在价格上不愿出高。最后,记者称价格太低离开了那家废品收购站。

  半天暗访下来,杨存冈已有所体会,他说:“本以为做记者很轻松,而且我也事先准备了,但真采访起来,和想象的还是有点不一样。”调查采访、整理思路、写出稿件,一天的紧张采访结束后,杨存冈最初的好奇和激动,已经被记者这个职业的辛苦所替代。

  市民记者 杨存冈 本报记者 周晔 袁星红 文/图

  ◆出击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