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受辱做手术体现医生职业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15:35  新民晚报

  郭松民

  28岁的张品良(化名)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名外科医生。10月29日凌晨,他在诊治一名酒后受伤伤员时,因提醒伤员不要在开水房小便,被伤员朋友连扇了5个耳光。张医生强忍伤痛,眼含泪水,为这名伤员做了一个小时的缝合手术。事后,张医生的家人对此表示不解,而同事更直言“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会给他做手术”。

  在我看来,张医生的行为恰恰是正确的,因为他践行了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让社会公众看到了改善医患关系、重建医生“白衣天使”形象的可能性。

  应该说,在事发当天,张医生同时兼具两种身份,一是他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当人格受到侮辱,身体受到侵害的时候,他有自卫的权利,也有通过司法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权利;二是他作为一名值班医生,有履行自己职责的义务,这个义务简言之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我想,张医生在被打之后也许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而他最终选择了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暂缓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医生的张品良,战胜了作为普通公民的张品良,体现出他对职业精神的珍视。

  职业精神是和职业要求联系在一起的。就医生而言,其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把患者的康复放在第一位。

  因为医患关系紧张,一些医院甚至给医护人员配发了钢盔和警棍,部分医生也要求警察能够长驻医院。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火上浇油,对缓解医患关系并无益处。从根本上说,只有医生坚持职业精神,才能有效缓和医患关系,因为这可以重建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的信任,而信任将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能保护医生。因此,坚守职业精神,不仅符合患者的利益,也更符合医生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要使医生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坚持职业精神,也必须考虑医疗制度改革的问题。目前的制度设计,最大问题是利润绑架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因为它要求医生把自己收入和对患者的治疗紧密挂钩,迫使医生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患者的康复前面,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职业优势盘剥患者,这是导致医患对立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医生职业精神的丧失是制度性的。

  重建医生的职业精神,要靠制度建设,也要靠医生们像张品良那样坚守,两者不可偏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