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科技将走向民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15:35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帮助中国实践了“绿色奥运”承诺、也丰富了“人文奥运”内涵的众多科技成果,不会随着奥运的圆满闭幕而功成身退,而将通过“科技奥运成果产业化专项科技行动”获得“再生”,走向全国各地,惠及百姓生活。昨天下午在沪举行的2008科技奥运论坛透露了这个好消息,这也是北京奥运会给将于500多天后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的“经验”和“忠告”之一。

  本次论坛由国家科技部、第29届奥运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等出席论坛。

  高新科学技术,无疑是本届奥运会的幕后大功臣。启动于2001年的“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先后支持设立了1000多个科技攻关项目,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约10亿元。万钢在论坛的主旨报告中介绍说,据估算,本届奥运会期间,交通控制措施、植树造林和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共帮助北京减少了101万吨~12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基本实现碳平衡。

  本届奥运会,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的“练兵场”。据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透露,北京奥运期间共有595辆新能源汽车为赛事服务,行驶里程超过200万公里,表现不俗。其中包括55辆纯电动客车、25辆混合动力客车、75辆混合动力轿车、20辆氢燃料轿车和400多辆纯电动场地车。

  如此丰硕的科技奥运成果,普通百姓应该不仅仅是观众,而且是用户。据万钢透露,科技部已着手开展“科技奥运成果产业化专项科技行动”,实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的“十城千辆”计划、推广半导体照明的“十城万盏”行动、促进太阳能应用的“金太阳”工程等。按科技部目前的设想,未来3年内,包括上海在内的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将开展千辆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运营试验,到2010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将达到1万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