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沉睡”的科研成果搭建转化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0:25  红网

  近年来,湖南省委统战部组织推进“科技创新、贡献湖南”活动,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和民营企业家,采取校企对接、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等形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350多项高校科研成果找到了“婆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日报》11月5日报道)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来看,科技创新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也成为决定国家未来的第一要素。这一点成为世界所有国家和企业的共识。我国“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第一次将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

  各国未来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高校科研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来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产生的。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等学校。然而,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的瓶颈。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问世后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导致“养在深闺人未识”,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而另一方面,多数企业不具备技术转化能力,一些企业一味要求科研方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并负责全部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工作。这种“交钥匙”的合作方式,大大增加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本,将风险过多地转移给科研方,导致高校、科研机构对合作顾虑重重。因而,找不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科研成果的企业只好甘心作国外技术的末段“劳力”以赚取微薄的利润,严重的伤害了整个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造成这种矛盾的焦点是,校企双方之间需要一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这个角色由谁来担当?湖南省委统战部搭建的“科技创新、贡献湖南”活动显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多数找不到“婆家”而耽误在“深闺”中的技术成果,就有了就地转化的机会。也许,这些被锁在实验室中的某一项技术成果可以挽救一个企业,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难题。

  科研院所是我国宝贵的智力资源、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当科研院所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大增强,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将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这,有赖于我们搭建更多更好的转化平台。

稿源:红网 作者:马碧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