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五本书到六架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5:14  大河网-河南商报

  1977年,我参加工作,每个月工资21元。

  当时我家里不算《毛泽东选集》,只有五本书:《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林海雪原》、《晋阳秋》、《马克思传》。这五本书里除了《马克思传》外,其他都是我爸爸的“控制”书,平时锁在他的皮箱里,只有在他不在家时,我们向妈妈软磨硬泡要来钥匙偷偷地打开皮箱拿出来赶快看,还要算着时间,爸爸快回家前,原封不动放回去,下一次再找机会偷看。那种偷书看的快乐和不过瘾,让我对拥有自己的书充满奢望。所以,参加工作并且拿到第一次工资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远大理想目标:有一个单独的书房,一屋子书;房间的一面墙全部是书。

  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交给妈妈的伙食费,自己的唯一消费就是买了一套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随后是《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茶花女》等,看得不亦乐乎!

  1987年,孩子4岁。当时我一个月41块钱,两口子工资、福利费加起来不过90元,养孩子还紧巴巴的,别说买书了。那时候到了新华书店才真正是“逛”书店,看看这一本想买,看看那一本也想买,最终决定命运的是价格——哪个便宜买哪个。常常是忍痛割爱,最终一本也不敢买。亏得那时候各个书店都有一项业务——处理旧书,于是各个书店的后院就成了我常来常往的地方。慢慢地我们11平方米的蜗居里除了一个书架上上下下塞满书外,床底下几个纸箱里也都是书。

  1997年,终于买到了二室一厅的房子。我们除了铺地板外,再没有在装修上浪费一分钱。更换了家具后,一下子买了五个书架,加上原来的一个旧书架,卧室、客厅都安排有书架。当所有书架安排到位,一本本书从尘封多年的箱子里拿出来,摆在书架中舒展开来,孩子惊喜地发现,家里原来有这么多书哇!

  2007年,孩子研究生三年级了,交过最后一年学费,供孩子上学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已经结束。我又因为偶然帮助孩子寻找论文参考书开始了在“当当网”的购书活动。信息时代就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网上点击,然后就是送货上门,最低2折起价,不满意随时退货。于是,我的购书欲望又一次被勾了起来。从专门为孩子买专业书,慢慢发展为自己看什么好就买。

  电脑读书虽然方便、直观、快捷,但我总感觉它没有那种一册在手、细细捧读的隽永感,没有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和身临其境的融入感。所以,我虽然经常从电脑上搜索资料做工作,但业余时间仍然钟情于纸质书的阅读。感谢改革开放,让我拥有了大批的世界名著和中国经典书籍,站在人类文化“巨人”的肩膀上,神游万里,看到了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 (本文有删节)

  (郝小斌)

  征稿启事

  本报“改革开放30年之我家的变化”专栏真诚向您征稿。字数在1500字以内。要求以个人经历为主,有故事细节,文字朴实简洁。本报将于11月底评选出优秀奖,并颁发奖品和奖金。

  来稿请寄郑州市金水路16号附1号 《河南商报》编辑部(信封注明“我与改革开放30年”字样);或电邮至hnsb@vip.163.com(标题前加注“我与改革开放30年”);来稿请附作者姓名、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