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亲历高原30年 从花土沟的帐篷到石油基地的楼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7:1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1968年12月,我从东北石油学院毕业后主动请缨来到了青海石油管理局。在冷湖四号报到之初,我们80余名男同学被安排在一间光线昏暗四周透风的大空房里。晚上,大家将被褥铺在草上睡下。当时正是数九寒天,滴水成冰,虽然我们都没有脱衣服,但仍然冻得上下牙直打架,没有办法,我就和睡在旁边的同学挤到一块互相依偎着取暖。

  我被分配到地处花土沟的西部勘探指挥部1258钻井队当钻工。那时帐篷是油田主要的住所,而花土沟的气候条件比现在恶劣得多,刮起风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冬天为了保暖,还必须带着棉帽子睡觉。就是这样的帐篷,也不是一家人就能住一顶的,通常是两家或三家人合住,中间拉一个花布帘子隔开。

  1972年,我妻子怀孕了,得到照顾,我们搬进地窝子。这年10月,我的女儿降生了。女儿半岁时的一天下午,快下班时突然狂风大作,仅几分钟的功夫能见度就变成了零。我刚一出厂房的门,乖戾的风沙就吼叫着扑向我,呛得我上不来气,脸也被打得生疼难忍。想着女儿还一个人在家,我脱下棉工衣顶在头上,心急如焚地凭着记忆向家的方向摸去,仅仅200米的路程,我用了近40分钟才算是跌跌撞撞地到了自家的地窝子门前。此时,沙土已经把进入地窝子的门埋住了。我发疯般拼命地用手刨开沙子……门终于露出来了,我使劲把门踹开,冲进弥漫着沙尘气味的地窝子,从已落了厚厚一层沙子的床上将女儿抱起,紧紧地搂在怀里……

  随着油田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1978年,我们从地窝子搬进了一间16平方米的青砖房。砖房不但具备了地窝子保温的优点,而且光线好,特别是再也不会有人不小心走到家里的房顶上,震得沙土落到正在做饭的锅里。后来我们又相继搬入了一间半、两间平房。1985年,油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们搬进了面积75平方米、带卫生间的四合院,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搬进了天堂,我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必须加倍的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油田。

  退休以后,我们搬到了位于甘肃敦煌七里镇的石油基地,我拥有了一间知识分子做梦都想的书房,有了一块让自己心灵憩息的宝地;客厅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在遮挡风雨的同时,为我传递着阳光的温暖,让我和老伴尽情享受着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享受着人间弥足珍贵的天伦之乐。(作者:江北燕口述 李文清整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被褥 保温 玻璃 玻璃窗 回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