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历史留下鲜活的“动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8:06  东方网-文汇报

  不平静的2008,于中国,太多的事件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于中国的记者,新闻硬仗不断,一次又一次的砥砺轮番而至。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两个奥运会……山崩地裂间,百年梦圆时——在昨天的“上海新闻界纪念第九届中国记者节大会”上,真实的文字与影像记录再现了这一年的激荡与坎坷,再现了上海新闻工作者的风雨兼程、快马加鞭。

  奥运赛场,与4万同行赛跑

  8月8日,不仅带来了紧张的赛事报道,也让人陷入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国形象的思考。“新闻大战”绝非言过其实:奥运会注册与非注册记者超过4万人,几乎是4名记者追一个运动员,与上海记者竞争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同行。

  上海新闻界的答卷如何,数字可以考证:奥运前后,上海各主要报纸推出奥运、残奥特刊1700多个版面,报道近万篇;广播电视媒体制作播出新闻和专题逾万条,网络媒体刊发文字报道15000多篇,策划专题90多个。空前的报道体量、鲜明的言论引领、丰富的专刊特刊、新颖的采编思路,将一个气势磅礴的奥运盛会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在上海营造出一个积极、良好、健康、热烈的奥运舆论场。

  地震灾区,第一时间现场报道

  会上的一个短片,人们又回到了5月中那段灰色而揪心的记忆,镜头中的记者,背后是紧张的救援现场,是滚落的沙石,是残垣断壁。

  “要千方百计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地震发生后的半个多月里,近两百位来自上海的记者,用文字、画面、声音记录着灾区的“进行时”,记录着震撼人心和温暖人心的事迹。会上播放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援实况,是一位记者守候13小时拍摄到的,“拍摄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时间,我只期盼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出现,救出更多的生命”。

  “一个星期来,平均每天睡1个时”,“忙碌得已没时间想起来去‘怕’”,这正是记者在震区前线的工作状态。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读者

  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在传统领域里如何著出一纸好文?“感知采访对象的心跳与呼吸,写作时首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读者”,“目标尽量单一,沉下去才看得更远,看得远,走得才更远”,这是上海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也是他们的心声。

  正是有了这种沉淀与切身的感动,今年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活动中,上海新闻界共有12件作品获奖,数量、质量都创了新的记录。

  本报记者刘力源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