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彩陶:远古文明的无声吟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8:27  兰州晨报

  甘肃秦安县的大地湾村,是史前文化的汇集地,是华夏文化的渊源。因其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而享誉考古学界,它的发现对建立渭河上游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今陶魂

  不管今日从彩陶的器形、纹饰等等中怎样推断史前人类的日常生活、婚姻状态、宗教以及艺术,至今依然很难有定论,认定彩陶纹饰的科学方法似乎只有一个:发现更加清晰的彩陶演变路线,让任何一个纹饰和器形都有据可查。无疑,唯有甘肃地界发现的彩陶才具有这样的潜力———理清彩陶沿革的重任寄托在甘肃彩陶的身上。

  要说甘肃彩陶就不能不说瑞典人安特生。1923年安特生从河南出发,沿黄河来到兰州,从一个货摊上找到一件装烟渣的破旧彩陶罐,他了解到陶罐是来自临洮后,立即骑马赶到临洮追寻,最后在县城南10公里的洮河西岸马家窑村发现了马家窑文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学者顾颉刚、裴文中等专程考察马家窑等遗址,从而确定了“马家窑文化”的地位。

  从彩陶形成的初期大地湾(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至今发现的最早彩陶,已经比较成熟,它的前面肯定还有更悠久的历史,只是暂时还没有发掘)到顶峰马家窑文化,再到彩陶的没落辛店、沙井文化,今人具有一个可供参考和研究的清晰脉络和实物,这是甘肃独有的。

  从现有的考古发掘中,能判定甘肃是彩陶的故乡之一;彩陶从甘肃的东南向西北扩展;生产方式从农耕向游牧过渡;社会形态从母系向父系转变。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舍繁取简、断章取义,来还原一个史前人类演变的基本过程。农耕文化时,妇女在农闲时分洗土制陶,并有心情绘制精美纹饰,经历了数千年的安逸。而当青铜器时代到来,一部分先民还是坚持着制陶工艺,将马家窑文化推向彩陶的顶峰。但是彩陶的顶峰并不代表甘肃就是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楷模,反而可能是因循守旧的后果。在这一阶段,气候逐渐干旱,这片土地开始不适合农耕,游牧文化逐渐南移。最后,辛店、沙井文化延续了彩陶的制作,却跌入了一个低谷,并且无法再次进入生活的主流,最终走向衰亡。

  这些论断还需要进一步填补空缺,也需要向更多关心人类演变、关心彩陶的今人做出满意的、而不是模糊的解释。这也正像省考古研究所的郎树德先生所说,至今为止,这个脉络也只是粗线条,是一个大体的演进。要想明细史前人类的生活轨迹,准确解释彩陶的纹饰,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挖掘古人埋藏在地底下的其他东西。

  回填大地湾古遗迹

  大地湾F901宫殿遗址大厅内一片寂静。厅内气候干燥异常,内部景致呈现土黄色的一片,这在普通人的视野中多少有些乏味。从宫殿遗址出土的陶器的十几张照片被贴在前厅的墙壁上,绝大部分黑白照因年代久远而被蒙上一层暗淡的细土,并且有的已经开胶,就快要掉下来了。“这些彩陶都在博物馆里,不在当地。”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所长程晓钟说。

  “我们打算拆除现有的大厅,重建新的。”程晓钟说,他们要把这里建成一个考古和观赏同样闻名于世的地方。那时候,会把库存的彩陶搬出来,“游客有看头,学者更有看头”。

  大地湾遗址包含五个文化期,至今为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F901宫殿遗址属于大地湾四期文化即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4900年。在这座宫殿里发现了17件陶器,有祭祀用的外涂红衣、腹部抹饰白色绚纹的四足鼎,有用于食物发酵、酿酒用的罐。还有在西侧发现的9个相同的敛口钵———据此推测,这座宫殿可能是9个部落首领聚会的地方。

  程晓钟步行过田地,去看距宫殿遗址不到300米的两块低矮的土台,那是他的最爱。在田间地头上的两块梯田的中间段,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看出中间夹杂的一层水平的古房屋地面遗址。“当年考古专家发现F901是在农民的地头,当时遗址的一个角暴露在外面。”

  大地湾遗址275万平方米的考古区域,考古挖掘工作需要500年。“但是我们还是赞成让它们继续留在地底下。目前来看,这是最好的保护。”程晓钟把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有节制的考古挖掘当作大地湾的幸运。他说,已经出土的很多文物,考古界至今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研究清楚,而文物在空气中会被破坏。

  2005年起,他们和兰大等共同开挖了一个6平方米的坑来研究一个专业课题———事实上,这个面积已经足够了。“我们对文物的挖掘采取很谨慎的态度。很多东西,即使挖开了也是要回填的。”程晓钟说,大地湾的地下还埋藏着太多史前人类的痕迹,现在挖掘出来的仅仅占到0.5%。

  “世界上现有的保护技术都很难完好地保存这些古文物,还是把它交还给土壤,目前来看是最好的选择。”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正在准备恢复一个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那遥不可及的村落,神秘的祭祀,还有各种用途的陶罐都会在这里再现。“都是按照原遗址仿建的,原遗址绝大部分已经被回填。”

  精神彩陶世界

  在黄河彩陶文化研究院院长杨学成的办公室里,他和副手高润民正在清洗从城隍庙收购来的彩陶。这些彩陶是他托收购彩陶的人从河南收来的,总共有14件。这位有着3000件“能拿得出手”彩陶的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一度失去信心。而在10年后,他组建了黄河彩陶文化研究院。

  杨学成第一次收购彩陶时上当了,花1万元收了2件赝品,并以赝品为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一段时间里把真品当作赝品,把赝品当作真品,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收了上百件的假货。这甚至让我失去了信心。”

  杨学成说,彩陶市场上陷阱很多,刚入道的人很容易受骗。商家常常千方百计地造假营利。比如一个素罐可以卖100元钱,画彩之后就能卖2000元;残彩陶能卖1000元,修复并重新添彩后能卖到上万元。

  “对我来说,经手的真假彩陶多了之后,才具备了鉴别的能力。现在把东西摸一摸,看一眼就能辨别真假。”

  经历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杨学成如今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说,他最早收藏彩陶还是源自商业意识,认为彩陶的收藏是一种趋势,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当时甘肃收藏界主要收集字画和玉器,很少人能认识到彩陶的价值。“我认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最好的———一旦人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它的价值会呈几何形状增长。当年收的8000-10000元的半山文化的一个罐,在5年内涨到8万到10万;4500元收的一个罐现在价值10万。有的精美的彩陶完全可以像瓷器一样价值上千万。”

  杨学成从1998年开始关注马家窑彩陶,查找资料、认真研究和鉴别,体会到了彩陶的艺术价值,对彩陶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不仅是商业动机,更重要的是收藏兴趣。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瓷器 彩陶[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