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2万元到1000亿元的巨变

  198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同年,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落实火炬计划,决定创办“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

  2万元起家骑着单车跑业务

  1988年3月,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筹办。试验区不仅没有实体的地块,也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有的只是长沙市科委拿出的2万元筹办费和国家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2万块的开办费,只够办手续,买办公用品,至于引进项目那简直有点天方夜谭!”现年72岁,1988年时任长沙市科委副主任、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副主任的张祥龙这样说。

  张祥龙和同事们下定决心打一场硬仗,以“因陋就简,就地起步,满天星斗,逐步启动”的方针开始了筹备工作。当年6月,张祥龙等人开始想尽办法引进项目,他们深入长沙各大高校和各大研究所,引来了第一个入驻试验区的企业——湖南计算机厂(今长城股份)。不久又有十几家企业加入试验区。其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1988年10月15日,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奠基,这天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科技项目展览会,25家企业在三天之内全部注册入驻试验区。“1989年,第二批企业项目开始引进,到该年年底,已经有80多家企业进驻试验区。”张祥龙回忆。

  随着企业项目的不断引进,试验区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张祥龙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劳碌奔波的日子:“那个时候,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很难,我们为了这些政策,没日没夜地在外办事。”张祥龙说,“当年,我们在外面跑业务,方便的时候坐公交车,主要靠的就是一辆单车。”

  一张边缘图没日没夜工作一个月

  “我们六个人挤在只有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办公,没有机关的概念,没有待遇的要求,只想着如何做好工作。”现任长沙市高新区管委会人事局副局长良玉明回忆——1990年5月,作为第一批招聘的领导班子中的一员,良玉明来到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担任试验区企业管理部部长。

  初来时,办公条件远没有现在优越: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子,承担着三个部门的办公职责;去企业洽谈乘坐的汽车,是向长沙市科委借钱买来的;工资待遇不高,仅为原来在国企时的70%……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良玉明干得不亦乐乎,“只感到自己大展拳脚的时机到了,我每天风风火火地投入工作,只想着怎样多吸引几家企业入驻,怎样扩大试验区的影响。”

  良玉明介绍,在国家级高新区的审批中,落实优惠政策和区域划定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当时试验区概念比较混杂,七八十个企业,各高等院校、科研所散落无序……我买回来一百多张长沙地图,要在地图上详细标出试验区的位置、边界,还要计算各区域的面积。”良玉明说他曾经在办公室累得晕倒,但“年轻人有冲劲,什么都不怕”。就这样,一个月的没日没夜,100多张地图的绘制计算,终于换来了高新试验区的第一张边缘图。

  1991年3月,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成为首批27个国家高新区之一,启动了首期0.5平方公里的“火炬城”集中园区建设。

  长沙高新区高科技财富聚集地

  1991年之后,长沙高新区进入高速发展期,1991年至1993年,长沙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3年翻了三番。从1994年开始,长沙高新区开始进入稳步成长阶段,总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增幅,企业集群效应初显端倪。1997年,国家科技部批准长沙高新区由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组成,“一区四园”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面对兄弟城市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竞争,所有长沙人都开始明白,在缺乏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的情况下,长沙必须领先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才能在“中部崛起”竞争中脱颖而出。2000年,以“麓谷”——寓意为岳麓山下的“硅谷”——命名的岳麓山高科技园正式启动了新园区建设,在一片荒芜之地,高新区的创业者们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新高潮。2003年12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将麓谷规划控制范围扩大到了80平方公里,制约麓谷发展的土地“瓶颈”全部打通。时至今日,麓谷已累计引进大小企业1800多家,全省近50家上市公司有一半落户在高新区,年收入过千万元企业达328家,过亿元企业123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9家,过100亿元企业2家。2007年,长沙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80亿元,经济总量已跻身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第18位,位列中部六省19个国家高新区的第2位。

  从1988年凭借2万元开办费起家,到成为年产过千亿元的创新型园区, 这就是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年来交出的一份圆满答卷,如今,高科技财富正源源不断地向这块宝地汇集,开发区经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新高。

  相关链接

  火炬计划20年

  火炬计划实施20年来,在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在武汉东湖设立,目前我国的孵化器总量已经达到6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1988年,我国正式设立了第一家国家高新区;1992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995年建立了第一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成立了第一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建立了第一家大学科技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体系,使科技支撑经济的政策、机制、体制在我国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从1998年开始统计以来的2140.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2109.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6%;实现利润6684.1亿元;上缴税额4851.4亿元;出口创汇3683.5亿美元。2007年国家高新区以约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7.1%的GDP、8.3%的工业增加值。

  科技成为战略重点

  李广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于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实际上,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已经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概括,是从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他告诉我们,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的革命形势,我们要实现经济的振兴,必须把科学技术作为战略重点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坚定地推动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1988年8月5日至8日,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以此为标志,全国“火炬”计划正式开始实施。这一年的9月7日,中国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命名为“风云一号”的极地轨道气象星,填补了中国应用气象卫星的空白,使我国跨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的国家行列,结束了中国只能从地面观测天气的历史; 9月14日至2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装备的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卫星上天之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198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当年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决定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闯物价改革关。

  如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卡拉OK”,进入中国的第一年,也是1988年。这年1月,广州东方宾馆与日本株式会社合办“东方卡拉OK”,卡拉OK从此进入中国。20年里,卡拉OK风靡一时,从城镇到乡村,从老者到少年,从集市到家庭……如今Karaoke过气,KTV取而代之,两者让流行歌曲和消费者有直接沟通的机会,也造就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全民偶像。

  这一年,沈从文逝世,享年86岁。这位从湘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边城》、《湘西散记》等;如今,沈从文魂归凤凰听涛山,而他曾魂牵梦萦的故乡,也已成为来湘旅游者必到之地。

  中国志

  ●开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试点

  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于1988年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同年2月,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1988年起,用三五年的时间,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把住房制度改革推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全面试点阶段。这是我国住房的第一次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实现住房商品化。

  ●海南建省

  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员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8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中关村科技园区诞生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起源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经过20年的设区发展,目前已成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等多个园区在内的一区多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政企分开

  1988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公司政企不分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除国务院授权兼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权的少数公司外,其他政企不分、政企合一的公司必须将经营权与行政权严格分开;凡是从事企业经营的公司一律不能有行业管理、政府职能的权力,凡是有政府职能、进行行业管理的公司一律不准从事企业经营。

  ●放开名烟名酒价格

  7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全国各地放开名烟名酒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同时适当提高部分高中档卷烟和粮食酿造的酒的价格。

  ●“火炬”计划正式实施

  8月5日至8日,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以此为标志,全国“火炬”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火炬”计划是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的高技术、新技术成果,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的成果等,经过进一步开发,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新技术产业、产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将我国的科技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卫星上天之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名人谱

  黄伯云

  1988年,黄伯云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历经20年磨练,由他领衔发明的“炭/炭航空刹车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为我国的航空战略安全添上了砝码。

  刘永行

  1988年,希望饲料公司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当年,“希望”自行开发生产的“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面世,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每吨价格却比泰国饲料低60元,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希望饲料一举成名。从当初的四川新津县新良种场到今天的希望集团,刘永行兄弟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年销售收入80多亿元的“中国饲料大王”,成为中国新兴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赖宁

  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作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1989年5月,全国少工委发起“学赖宁、学‘十佳’,争做优秀少先队员”活动。《小英雄赖宁》被写进课本,赖宁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王朔

  王朔的多部作品(包括《大喘气》、《顽主》、《轮回》、《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这一年被同时搬上银幕,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将1988年称为“王朔电影年”。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