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长沙农村改革发展:工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11:34  星辰在线

  星辰在线11月6日讯 (记者 周小华 通讯员 刘祥)多年来,长沙市各工业企业大力反哺农村、农业,携手同奔全面小康。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浏阳市和长沙县后发现:有了工业的大力促进,长沙的新农村建设充满了活力。“建设新农村,以工促农是必由之路,是第一动力。”

  一个村子:三户人家一辆车

  走进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俱乐部内热闹非凡。

  “到2010年,印山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0亿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7万元。”印山村党委书记李焕然笑着告诉记者。

  李焕然回忆,当年的印山村是一个小山村,一位知青骑自行车下乡来,许多村民围拢去看稀奇。“现在,全村拥有私家小汽车105台,货车200多台,每3户村民就拥有一辆小汽车。”李焕然感慨地说。

  如今,在工业的大力支持下,印山村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日益矫健。2007年全村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集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大型养殖基地(印山湖),总面积260多亩,总蓄水60多万立方米,既解决了印山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又大大改善了印山的人居环境。印山人走上田埂走进工厂,初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个企业:帮扶带富一方村庄

  阿强是浏阳桂星竹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来自七宝山乡蒋埠江村。在以生产系列竹胶合板为主的桂星公司里,300多名职工中有254人和阿强一样来自农村。

  2007年8月,桂星公司与蒋埠江村部分村民成立了“浏阳桂星南竹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实施以社联户,联户形成规模,规模构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农民大力发展南竹种植。蒋埠江村人均收入3600元,其中南竹及其制品收入占六成以上。

  一个强县:宜农则农,以工促农

  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2007年,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3家,实现总产值62.8亿元,同比增长31%,带动农户19.9万多户;发展基地32.5万多亩,为农户平均增收1000元。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思路,长沙县重点打造梨食品加工业、金井茶叶加工业、安沙林产品加工业集群;建设百里茶廊产业带、花木产业带、蔬菜产业带;培植优质稻、大围子猪、无公害蔬菜、优质茶、花卉苗木和特种红薯等六大生态型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其中,“百里茶廊”现有茶叶基地10.3万亩,带动茶农70497户,安排1600名本地劳动力就业,年产量达3万吨,产值过5亿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