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教授石雪晖:做农民的贴心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1:14  红网

  

农民教授石雪晖:做农民的贴心人(图)

  (在石雪晖教授的试验园里,已经培育出来了两季葡萄。)

  

农民教授石雪晖:做农民的贴心人(图)

  (当地村民周远玉(前左一)拿着石雪晖教授的手,他们已成一家人。)

  

农民教授石雪晖:做农民的贴心人(图)

  (在葡萄棚下,那个穿黑衣的石雪晖教授,像不像个农民?)

  

农民教授石雪晖:做农民的贴心人(图)

  (每次下乡,石雪晖教授总要现场带出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民博士”。)

  她是一个普通的教授,普通到站在农田之中,无法认出她是来自省城大学的博导!她又是一个不普通的教授,农民称她为“救命的菩萨”,也有的说她和自己家里的“娘老子”没什么区别。常德市政协副主席燕中炎却认为她是一个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

  这个复杂的人是谁?她是湖南农业大学的果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雪晖教授。她坚持下农村义务推广科研成果,20年足迹印满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56个县市。日前,记者前往石雪晖教授“支农”走过的部分地方,记录下来一些真实的感动。

   农民教授比县委领导更受农民“欢迎”

  

  “石雪晖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湖南常德市政协副主席燕中炎是如此评价她。

  想起第一次与石雪晖教授的“碰面”,燕中炎笑了起来。那是1999年,燕中炎还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县委副书记,主管当地葡萄生产。第一次遇到石雪晖教授时是在葡萄园里,和农民非常熟悉的燕中炎觉得眼前这个农民没什么特别之处,衣服穿着甚至比当地农民还要朴素,“我还以为她是一个为葡萄园打工的农民。”

  经过当地农民的介绍后,燕中炎与石雪晖认识,由于对葡萄种植怀着同样的感情,两人很快成为朋友。于是,只要石雪晖教授从省城长沙来澧县葡萄园传授技术,他一定陪着下乡。可日子久了,燕中炎感到有一种“冷落感”。因为只要石雪晖教授下乡,当地农民对她非常欢迎,象追捧明星一样围着她打招呼,询问葡萄种植技术,倒把他这个县委领导丢在一边。

  在石雪晖教授的指导下,当地农民种植葡萄,亩平均收入超过万元,迅速富了起来,当地农民把她视为财神爷。燕中炎说了一个真实的笑话:澧县朱家岗村朱清元的小舅子在西安某银行当行长,平时虽有一些接济,但家里一直没有富起来;在石雪晖教授的指导下,他家里种了几亩地葡萄,不到几年就富起来了。当别人问起他小舅子时,她老婆说:“兄弟当行长还不如石教授。”

  农民称她是“活菩萨”有求必应

  

  面对媒体的镜头,或者记者的采访提问,石雪晖总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可一走到农民中间,就亲如朋友,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她竟然说的还是当地的方言。

  澧县澧阳镇朱家岗村村民周远玉,说起石雪晖教授就感激不已。她说,“石雪晖教授是活菩萨,她一来,我们种葡萄的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那是2007年7月下旬,澧县几个种植葡萄的乡镇出现险情,即将成熟的葡萄大面积掉果,而离丰收只有二十多天了。石雪晖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刻赶到葡萄园,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是果子结得太多,营养跟不上,缺钾。得马上疏果,加施钾肥。同时,她还采摘了不少样品,亲自带到北京,找北京的专家化验,不到两天时间,就下了紧急疏果施肥的的决定。

  而经过疏果施肥后,葡萄串像喝饱吃足的婴儿一样,憋着劲长,晶莹透亮,煞是喜人。当年,澧县这个种植面积1.2万亩的南方最大葡萄产地,葡萄收入将超亿元。其中近一半欧亚种葡萄平均亩产值可达1.4万多元。

  周远玉家就在葡萄园里,便于石雪晖现场观看葡萄长势后,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在周远玉家里,挂着一块小黑板,是石雪晖教授给农民讲课用的。先集中上课,再下地手把手指导。周远玉说:“8年了,记不清石教授给我们上了多少课,画了多少图,只知道我们一个个学会了种葡萄。”

  最让村民感动的是,在这8年多的时间里,只要葡萄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什么情况,石雪晖教授会接到电话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赶来,不收任何费用,也不需要专车接送。

  20年义务支农56个县市

  

  一有时间,石雪晖教授就往农村跑。

  “五一”、“十一”,她说是去“农家游”。元旦过年,她讲是去“农家乐”。其实,谁都知道,石教授是放心不下农民兄弟和他们的葡萄。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年近六旬的石教授来到宁乡县金洲乡关山村,帮助村里做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规划,走访帮扶对象邓汉光。目前,邓汉光家的葡萄园里翠绿舒展,明年就可以挂果实现经济效益,而这些葡萄苗,就是石雪晖教授送给他的。

  同时,石雪晖教授又是派驻关山村的科技特派员,总结这几十年的支农工作,她这样说:要做农民的贴心人,科技工作的对象是农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科技是生产力,除了在田地里你要手把手地教外,还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愿望,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石雪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她的家人,也在她的几十年义务下乡服务“三农”的影响下,加入到帮扶农民的团队中来。

  石雪晖的丈夫姚元干曾任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所长,他先后与石雪晖去过浏阳、望城、澧县、沅江、邵东等地,利用自己在蔬果方面的专业技术给当地农民解答疑问,指导种植。而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姚磊和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女婿毛先柏也是这个帮扶农民团队的成员,常常帮母亲负责打印编写、整理技术资料,以便她在下乡时候散发或者讲解。

  让我们最后来看一组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统计数据:从1988年开始,石雪晖坚持下农村义务推广科研成果,20年足迹印满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56个县市,98个村庄,数百户农家,行程6万公里,为农民义务讲课140多场,指导农民新建果园2万多亩。

  20年,整整20年,石雪晖教授带着技术,带着家人和学生,仍然奔波在义务服务“三农”的路上。有人评价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代表着中国农业科学家的最高成就,而石雪晖教授代表的则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的最高精神。红网记者 汤红辉

  

稿源:红网 作者:汤红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