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春晚,由民俗到“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2:56  扬子晚报

  北京晚报记者 金力维

  1983年的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轰动全国,给当时还没完全走出文革娱乐禁锢的中国大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25年来,看春晚已经和年夜饭、放鞭炮一起成了除夕老三样,俨然成为民俗。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形式的层出不穷,春晚的民俗地位正在不断地遭受挑战。

  83年春晚导演黄一鹤

  春晚迈出艰难第一步

  1983年除夕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轰动全国,一曲《乡恋》让人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思想解禁的春风。导演黄一鹤回忆说,首届春晚播出前,还没有太多人关注央视的一台文艺晚会,到了84年,情况大为不同,领导重视,群众关心,也触动了新闻界的敏感神经,人人都翘首期盼这顿荧屏年夜饭的到来。

  “83年已经迈出一步了,不能再退回到保守上,观众肯定不满意。该怎么办呢?那时我每天坐在办公室翻报纸,有天在《光明日报》上发现一个小豆腐块的文章,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要到北京来,和邓小平谈中英联合公报的事,其中有一项内容是,香港回归。我顿时灵光一现,既然我们讲祖国大陆是母亲,港、台是海外游子,离开了母亲很怀念,那母亲请孩子回家过春节好不好。把这个问题想透了,特别高兴。然后就查毛主席语录摘抄了不少论述团结的词句写了个报告,往广电局报。台领导说,这个报告一时半会儿是批不下来的,节目先准备着再说。

  那时候街上邓丽君的歌不许听,港台明星被当成洪水猛兽,两岸沟通不畅,上哪找一个香港明星呢?从广州辗转至深圳再到中英边界沙头角,黄一鹤偶然听到了《我的中国心》,几经周折联系到演唱者香港歌手张明敏,一边打报告,一边等待演员政审,准备排练节目。可就在节目基本成型之际,他接到广电部的指令电话,“不许用港台演员,否则撤了你的春晚导演!”

  “当时觉得特别委屈,窝囊,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完全符合一国两制的精神,我们民间先走一步,对促进两岸三地感情沟通是个大促进,对历史是有推动作用的,为什么不行?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继续准备,我想方设法和领导沟通。”终于在那年的腊月二十七,台长洪民生对他说,黄一鹤,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5个小时的晚会结束后,《我的中国心》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喜爱,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央视演播室里,黄一鹤从二楼导演台的梯子上爬下来,场内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全哭了,大家搂在一起,你打我,我打你,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当他们走出演播室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北京的天空火红一片,这可不像国家为奥运放的烟花,而是百姓自己花钱为过年放的烟火,大家看完晚会这时候一起放,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场景黄一鹤至今犹在眼前。

  回想当年,黄一鹤感慨万千,“那时候我总想,干点好事怎么就这么难。现在回过头来看,春晚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春晚的诞生,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反过来,春晚也克服了很多阻力,把改革开放春风通过电视推向全国。

  87年春晚导演邓在军

  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勇气

  对1987年春晚导演邓在军来说,请来台湾歌手费翔已不是什么难事,麻烦却是出在他的舞蹈上。他告诉记者,费翔排练《冬天里的一把火》时设计了一段迪斯科风格的舞蹈,和歌曲配合得非常好,可当时的领导在得知此事后却指示要拿掉。

  口头上答应了领导的邓在军不觉得迪斯科有什么问题,晚会播出前一直“没时间”和工作人员传达。晚会播出时,费翔依旧跳起了迪斯科,领导急了,在话筒里对邓在军嚷,“不能切全景!”

  “不切全景,观众就看不到迪斯科的舞蹈动作,给我配合切换的导演张淑芬也说,‘太可惜了,多好呀!’我一努嘴,她也敢干,照切不误,好多全景播出去了,看上去确实好。最后,领导真火了,大嚷:‘邓在军,你再切全景我处分你’。我这才对张淑芬讲,‘好了,快切近景吧。’”

  尽管邓在军留下些许遗憾,“如今再看这段晚会,好些镜头出了画面”,可当年这把“火”光照得费翔无比明亮,一位偶像巨星横空出世了。

  接受采访时,邓在军曾经非常感慨地说:“国家经济发展的飞跃对电视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电视人也是由于国家的强盛才能敢花那么多钱搞一个春晚,现在人才聚集,思路活跃,但我唯一希望能够在创作上狠狠地抓,更贴近生活,适应群众的审美需求,符合时代节奏,写得更深刻一些。”

  二十年春晚观众刘江华

  春晚退潮了,社会前进了

  “翻翻当下的都市报纸中家电类广告,你可以看到各大卖场促销电视时摆出的说辞有为奥运会购置一台新液晶、有为世界杯或欧洲杯更新一台大平板,但很少能看到忽悠顾客为春晚换新电视的了。而在二十年前,买台电视看春晚,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刘江华说。

  刘江华只是一个普通的春晚观众。“1991年,我在老家广西的一个小山村,那一年我们村子刚刚通电。春节前,家里买了台21寸电视机,大年三十晚,老老少少三代同堂十几口人,第一次在家里看到春节联欢晚会,目不转睛地,看了四个小时,大家还都意犹未尽。”

  在刘江华看来,20多年来,尽管春晚依旧是大年三十晚上最引人注目、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但其影响力已远不如从前。“2008年春节,就是我妈也只在赵本山、冯巩的节目时才过来看看,其他的时候,都陪着小孙子玩。”

  如今,大多数人的家里,屏幕已不只电视机一种了,大年三十晚,可以在电脑上看最新一季的美剧;可以视频聊天、拜年;可以在PSP上听相声;可以在MP4上看MV,可干的事情多了去了。刘江华开玩笑说,看春晚早成了中国人的除夕民俗,可这几年我发现,“不看春晚”反倒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前卫”标榜,在他们看来,年年守着电视看春晚恐怕不是什么“民俗”,而是彻头彻尾的“俗”。

  ■记者手记

  年过七旬的春晚导演黄一鹤非常健谈,关于春晚的老故事他历历在目,宛如昨日发生。

  采访前,老人拿出一个资料袋,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抽出几份报纸递给我当资料参考,本以为是二十几年前关于春晚报道的旧报纸,而拿在手里却发现,竟是近几年来媒体对春晚的批评,舆论对春晚的质疑。黄一鹤叹口气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春晚一件事,不想看到它被轻易地否定掉。这个问题希望媒体多讨论讨论,帮助春晚进步,有句话叫恨铁不成钢,并不是百姓不需要它了。”

  春晚到底缺什么了?明星大腕比以前多了,场面更宏大了,器材更先进了,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观众总是感觉到不满足,到底缺什么了?

  曾经一家网站做过调查,让观众投票春晚至今最难忘的节目,《乡恋》、《我的中国心》、《难忘今宵》位居前列,而近5年来的节目没人提及。现代科技下年年翻新的美轮美奂的舞台,各种技术手段营造精致画面都是过眼云烟,老百姓仍然怀念那个简朴的年代,那些发自内心的笑与感动。

  黄一鹤认为,春节联欢晚会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审美享受,而是情感的抚慰。“每到春节,我们交通部门统计,全国有两亿人在路上,他们不是旅游,他们买不到卧铺站着也要回家,这个家的凝聚力有多大,亲情的牵挂太重了。那么多游子,把带着体温的钱带回家,除夕晚上敲响家门,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是这样的。除夕晚上的春节晚会,需要把这种温暖的亲情折射出来,让观众感觉自己是春晚的一分子,这不是有一个反映民工回家的节目就行了。”

  老导演说到动情处眼眶发红,采访结束回家,我把《我的中国心》下载下来重听,跟着音乐也不禁心潮澎湃起来。的确,暖人的亲情比单纯的审美欣赏动人得多。金力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