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着手交接奥巴马组建“明星内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2:56  扬子晚报

  作为自1932年以来首位当选时国家面临经济萧条和对外战争双重挑战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得上“临危受命”。他首先要在短短76天与布什政府交接期内迅速确定各个重要职位的人选,并争取使这些人选尽快获得国会批准,以顺利完成权力过渡。布什5日发表讲话,表示将全力配合奥巴马,确保顺利交接。奥巴马则于当日成立交接办公室,并选定白宫办公厅主任。未来数周内,他将与交接顾问商谈下任政府职位的合适人选,其中不少人物大名鼎鼎,堪称“明星内阁”。

  新老交接

  成立交接办公室 听取绝密情报简报

  布什承诺“全力配合”

  布什5日上午在白宫发表讲话,首次对选举结果作公开表态。在祝贺奥巴马当选之后,他承诺,将“全力配合”奥巴马入主白宫。布什说,在自己剩下的76天任期中,他在作出重大决定前都会跟奥巴马通气。

  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也保证,将配合完成“顺利交接”。

  奥巴马的顾问说,虽然布什邀请奥巴马到白宫做客,但他现在没有去白宫的计划。奥巴马将主要在芝加哥市完成新政府人事计划。

  此外,奥巴马没有打算参加本月举行的全球金融峰会。奥巴马外交顾问格雷格·克雷格说,奥巴马不希望别人认为他是在分散总统的权力,因为美国“只有一个总统”。

  听情报总监汇报绝密简报

  美国媒体5日援引白宫消息来源报道说,奥巴马将和现任总统布什一样听取情报部门专门向总统作的定期汇报,以准备权力交接。

  美国情报机构官员说,奥巴马将从6日开始每日听取绝密情报简报。这种简报往往耗时45分钟至1小时。奥巴马的第一次简报将由国家情报总监迈克·麦康奈尔亲自出马,此后将由中央情报局情报主管迈克·莫雷尔负责,直至奥巴马入主白宫。

  奥巴马的简报将主要由中情局撰写。

  在美联社获得的一份中情局内部通报中,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说,奥巴马将接触到比他此前作为参议员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范围广得多的情报,其中包括正在开展的秘密行动信息。海登说,这有助于让奥巴马尽快熟悉情报工作和安全事务。

  美联社说,情报简报内容主要为从前一日夜间至当日早晨的重要新情报。简报也可能着重探讨某一方面内容,以便让听者对这一问题获得深入了解。美国官员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伊朗核问题、关塔那摩监狱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将是情报部门近期向奥巴马汇报的要点。

  下周陆续公布内阁人选

  奥巴马5日宣布成立由3人组成的交接办公室,开始寻觅新政府人选。交接小组包括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波德斯塔、奥巴马在参院的办公厅主任彼得·劳斯,以及奥巴马好友兼顾问瓦莱丽·贾勒特。

  接近奥巴马交接小组的消息人士透露,大致的交接方案将在7日明朗化,内阁人选将在下周陆续公布。

  奥巴马阵营5日还创建名为“变革”的政府网站(www.change.gov),作为交接的新闻发布平台。

  无论最终选何人入阁,从奥巴马迄今的表态看,院外游说集团不会给他选人决定造成影响。

  竞选总统时,奥巴马就在官方竞选网站声明,自己一旦当选总统,所提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将不得“参与与其两年内受雇公司存在直接联系或大量联系的规章制度的建立或合同的签署”,也不得“离职后,在这届政府任期内游说行政部门”。去年3月,奥巴马就表态,不会与说客“为伍”,“我不会拿他们一分钱,等我当上总统,他们也别想在我的白宫找到工作。”

  组阁人选

  班底中多人是克林顿旧臣

  在选战中,奥巴马一直攻击麦凯恩称,如果麦凯恩胜出就是“布什总统的第三任期”,但现在奥巴马本人却可能面临类似的指责——奥巴马组建的政府班底将成为“克林顿的第三任期”。目前,奥巴马已任命曾在克林顿任期内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约翰·波德斯塔来领导过渡团队,还邀请了克林顿旧臣拉姆·伊曼纽尔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克林顿政府的多位官员都将成为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实际上,奥巴马一方面必须兑现此前立下的“改变”诺言,另一方面,他急需有政府经历的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而支持民主党的政治能手,或多或少都和克林顿政府有过渊源。

  “民主党四号”当办公厅主任

  美国众议院议员、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拉姆·伊曼纽尔已答应出任奥巴马的白宫办公室主任。

  伊曼纽尔能力出众,与克林顿夫妇以及奥巴马都有很深的交情。他2003年当选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2006年时曾任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主席,被媒体称为民主党“第四号人物”。白宫办公厅主任拥有不少实权,包括监管白宫发生的大小事务,为总统安排日程,决定哪些人可以见总统等等。

  15日前公布财政部长人选

  在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面前,奥巴马将要作出的重大任命当属财政部长一职。曾经在克林顿手下担任财政部长的拉里·萨默斯有望于危难之际再次出山,来力挽狂澜。另一个可能人选是纽约联储主席蒂莫西·盖特纳。据悉,这一职位的提名人选有望在本月15日美国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前宣布。

  约翰·克里想当国务卿

  据美国媒体报道,民主党官员5日说,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约翰·克里正积极争取,有望取代赖斯出任国务卿。

  鲍威尔可能重新出山

  据报道,前国务卿鲍威尔可能出任国防部长或者教育部长。虽说是共和党人,鲍威尔在选举前的关键时刻宣布支持奥巴马。鲍威尔曾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2001年出任国务卿,2004年12月因与副总统切尼、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政见不合而毅然挂冠而去。

  除了鲍威尔,其他共和党人也有望加入奥巴马政府。奥巴马当选前已经放言,他要不拘党派选人才。

  除了邀请鲍威尔出山外,他也许可能挽留目前的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留任,或者请与自己一样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哈格尔取而代之。

  肯尼迪家族可能出两人

  克林顿时代的商务部长、威廉·戴利也被选入过渡班子,有望在奥巴马内阁中任职。至于现任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则有望保住现在的位置。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可能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她的堂兄罗伯特·F·肯尼迪可能出任环保署署长。

  相关分析

  奥巴马交接任务不轻松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摆在他面前的将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两场久拖不决的战争和创下历史新高的财政赤字。有分析说,这是自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入主白宫后,新任总统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这让奥巴马必须争分夺秒。但要完成新老交接并非说起来那么简单,奥巴马需要选出白宫重要幕僚、各部高层官员,以及重要机构的负责人。他需要重新选人的职位多达7000个,其中要送交参议院批准的高官就有1200人。以往,国会和总统往往要就这些高官人选拉锯一段时间。布什上台之初,有些提名拖了90天才得到批准。但政治分析师们说,这次双方必须更好合作,因为国家这次耗不起。

  此外,由于两届政府为不同党派执掌,因此执政理念也会有所变化。中下层职业官僚需要花上一段时间磨合。

  奥巴马拥有三大执政优势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高举“变革”大旗赢得大选的奥巴马也拥有许多前任总统没有的优势。

  首先,他拥有强大的民意支持。数据显示,奥巴马获得近6300万张选民票,创下美国历史上总统选举获得选民票最高纪录。而且奥巴马的选民票得票率是自1964年以来美国历次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当中最高的。作为首位当选美国总统的非洲裔人士,他对广大美国选民有强烈的感召力,他的当选有利于弥合种族分歧,使普通民众看到实现“美国梦”的希望。

  其次,民主党人在大选中不但夺得总统宝座,而且扩大了在国会的优势,将形成一党同时控制参众两院的格局,对奥巴马未来施政十分有利。

  此外,奥巴马的当选受到国际社会欢迎,为美国改善形象带来契机。

  观察

  “奥巴马革命”

  催生美政坛四大变化

  奥巴马挟巨大优势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不仅创造历史,还意味着美国政治生态发生大裂变。美国《政治周报》报道,“奥巴马革命”给华盛顿政治带来四大变化。

  保守主义退潮

  共和党完败意味着过去30年来席卷华盛顿的保守势力彻底退潮。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时代”以来,共和党代表的保守主义是美国政治的主流色彩。凭借这一势头,1980年以来的7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赢下5次。即使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当政,他的施政框架乃至政治语言也不得不带上保守主义色彩。一夜之间,攻守易势。从选举结果看,共和党丧失了改革话题主导权。民调显示,希望看到变革的选民中,89%投票给奥巴马。其次,共和党在国家安全、税收等传统强项上几无亮点,没能说服选民把票投给他们。从地域看,共和党不仅没有夺回城市选民,更流失大量郊区选民,甚至包括铁杆保守势力云集的部分远郊和乡镇选民。

  此外,共和党一贯有效的“文化价值观之战”宣布失效。2000年和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成功地把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和约翰·克里分别涂抹成“非主流”和“撒谎者”。这一招在今年选举中却未能动摇奥巴马的优势。

  共和党进入政治寒冬

  共和党在这场选举中溃败,不仅丢掉白宫,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也遭遇惨败,眼睁睁看着民主党人在国会两院更加强势。

  《政治周报》认为,新一届国会将迎来大洗牌。民主党人将把共和党势力从联邦政府中的关键位置和院外集团中驱除。不仅如此,民主党还将在联邦一级的司法机构安插更多同党;他们还将抢走一些共和党的传统捐款人、招揽优秀人才角逐2010年中期选举。

  此消彼长,人、财、势陷入低谷的共和党可能迎来政治寒冬。

  政治更加“多彩”

  肤色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就政坛人口构成而言,今后美国政治将更加“多彩”。

  民主党在参政人口多元化方面比共和党更突出。2006年,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成为首位众议院女议长时,美国舆论轰动一时,而现在,妇女参政的“玻璃天花板”已经千疮百孔。民主党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距离白宫只有一步之遥。黑人众议员吉姆·克莱伯恩则跻身众议院民主党领袖行列。

  相比之下,共和党在吸引少数族群方面乏善可陈。共和党甚至未能推出一名有机会当选众议员、参议员或州长的少数族裔候选人。

  《政治周报》认为,白人主导的共和党如果继续抱残守缺,无视选民多元化趋势,随着白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继续下降,共和党或许将被边缘化。

  告别“60年代”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生态带有浓厚的越南战争“遗产”。即便在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越战中的经历仍是相互攻击的关键。

  但是,以这场选举为分水岭,《政治周报》认为,“60年代终于结束”。越战正酣时,奥巴马还是个儿童,他对贯穿“婴儿潮”一代的社会文化冲突毫无兴趣。麦凯恩津津乐道的越战经历没能给他的选情带来多大助益,反而让一些年轻选民质疑他活在过去。

  同样,枪支、上帝、同性恋等“原则性话题”尽管不会很快从两党政治中消失,但新一代选民今后将更热衷于争辩全球变暖、金融危机等新的社会话题。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