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广州开发区建设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4: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让制造业先进再先进

  这是一组反映广州开发区今年1~9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

  主要经济指标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7.11亿元,同比增长20.7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66.25亿元,同比增长22.56%;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比增35.53%,万元GDP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0多元,达到229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接近四成,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38%,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近15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5个百分点;工业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同比增幅近50%,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家,达到102家,新引进超1000万美元项目40个;筹建企业共计328家,其中已投产80家,试产27家;实现出口总值79.42亿元,增幅超过15%……

  这组数据不难解读。在雪灾、地震、物价上涨、土地紧缺、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困难等非同寻常的背景下,广州开发区不仅在速度和效益上保持了良好势头,而且在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广州开发区正由“又好又快”向着“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目标挺进。

  两个转变两个调整

  同其他开发区一样,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初也以加工业起步,进入新时期以来,传统的靠外延扩展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天花板”。

  经过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广州开发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开发区在完成早期引领区域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之后,如何在“试验”了20多年后率先走上科学发展的时代轨道,已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特别是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依托它而设立的萝岗行政区,所辖原本是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因此,开发区还承担着辐射区域、带动周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使命。

  面临诸多压力、各种挑战,在引领科学发展上再次勇当“排头兵”,这是使命、更是责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说,经过新一轮思想解放,广州开发区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统一部署,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具体落实到“三区”建设上,(下转A8版)

  编者按

  近日中央媒体聚焦广州开发区和萝岗区。10月28日《人民日报》以《迈向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为题进行报道后,从10月30日起《经济日报》推出“广州开发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纪实”上、中、下系列三篇报道,题目分别是《让制造业先进更先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拉动作用》。两报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开发区近年来以全球的视野,清晰的思路,果决的举措,在破解科学发展诸多难题、推动经济全面又好又快发展中率先垂范,先行先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下,中央两大权威报纸同时关注同一地区,聚焦同一话题,重磅集束推出,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报综合编发两报的报道(有删节),以飨读者。

  《人民日报》记者刘泰山、罗艾桦

  《经济日报》记者魏永刚、齐平、庞彩霞

  (紧接A1版)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三区”的目标,实际上是两个转变、两个调整。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变主要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人才驱动、服务驱动——其实际是解决“发展依靠什么驱动”的问题。二是转变城市建设形态,调整、理顺经济社会建设的关系,由当初侧重工业园区的建设转变为现在的经济园区与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统筹建设;由当初单纯发展经济到现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开发”的成果让一方百姓共享——其实质是解决“发展为了什么目的”的问题。

  方向既定,围绕建设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的目标,广州开发区设定了 “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的具体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的路径,三者“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基于庞大的外向型制造业构成了开发区经济结构的基本特色和优势,他们把提升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往开来的重点工作。

  “米产”是这样创造的

  讲经济效益,广州开发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米产”。目前每出让一平方米的土地,产出工业产值9300元,地区生产总值3600元,工业利润908元,财政税收740元。国土资源部的评价认为,广州开发区土地边际效益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数倍高于全国54个开发区的平均水平。

  提升制造业,首先要把住项目引进源头关。广州开发区通过抬高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挑商选资,并以此作为撬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杠杆。

  抽紧地根是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在项目用地“前审查”中遵循“三最”原则:保证用地提供给最符合需要的项目,提供的用地面积最符合项目的实际需要,供应的用地产出最大的效益。据此,他们对引进项目的投资密度、实缴资本、产品技术含量、专利申请数量、投产经济效益等都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指标。据悉,该区目前引进项目实际投资密度已由前年每平方米500美元提高到去年以来的1000美元。

  在用地的“后评估”阶段,他们对现有在建和已建成项目,严格对照当初供地的约定准入指标,对违约或未达标的项目,分别采取收回土地、调减土地、收取保证金等措施。去年以来,广州开发区对已有项目重新评估清理,促使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转移”出区。

  此外,他们还创造性地开辟“零地招商”、“延伸招商”的引资新路,即鼓励现有项目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用地的前提下增资扩产。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开发区挑商选资的标准,正在向萝岗行政区的每个角落覆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区长刘悦伦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地上低档次小项目,区政府统一返租村集体回拨地,纳入全区产业的整体规划,统筹产业布局。这样不仅提升了产业结构,而且优化了人口结构,可谓一举多得。

  产业链 效益链

  乐金液晶显示(LG广州)有限公司,经过去年增资扩产和今年8月二期生产线的建设,到2010年年产值将达70亿美元。在这个龙头项目的拉动下,目前已有8个配套项目进驻,使得广州开发区拥有了一条先进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也使得该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集群效应。据悉,目前该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共有260多家。

  薛晓峰告诉记者,提升制造业,广州开发区紧盯现代产业“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端实现“先进更先进”。制造是“肢体”,研发是“心脏”,总部是“大脑”,广州开发区就是要借助引进,打造出“肢体健壮、心脏有力、头脑灵光”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高端制造业板块。

  从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单个巨型项目,到形成项目产业链,再集聚成支柱产业集群,类似乐金的成功案件还有很多,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700多个,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金属冶炼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经过近两年的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已开始显现。

  让科技创新更有力

  广州开发区靠传统制造业起家,面临新的时代要求,“制造大户”怎样成为“创造大家”?这就要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整体路径中,安装自主创新的发动机。

  记者最新了解到,广州科学城北区规划建设已经启动,意欲打造成一个规划更科学、环境更优美、产业更高端、研发更集中的“百里科学城”。这个“升级版”的科学城,是现有科学城面积的2.5倍。

  融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去年初,微软、英特尔、IBM世界三大IT巨头在同一天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跨国巨头和研发中心成群结队地入驻,令人惊叹开发区项目“含金量”之高;今年6月份后,三星手机研究所、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基因工程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一大批重点科技项目“扎堆”广州开发区,区内企业冠昊生物建起“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

  薛晓峰说:“广州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24年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为园区提供了自主创新的强有力基础。新时期我们可以也必须走一条外向带动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型自主创新路子,要将外向带动中集聚的优势,转化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型产业区转变,广州开发区的实践证明: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发展外源型经济与培育内源型经济并不总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融合促进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市场引导,采取何种模式把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

  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广州开发区引进国内外科技研发机构28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9家,与区内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在创新人才组织方面,开发区仅通过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几年来累计引进了海外留学科技人员530多人、在区内投资设立了346家科技企业。

  广州开发区还通过促进中外合资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30亿元、扶持区内成气候的科技企业境外上市、合作开拓和分享国内外市场,促使国内外资科技企业在资金和市场上的融合,在自主创新方面形成合力。

  目前,广州开发区共集聚科技企业3700多家,随着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集群不断壮大,广州开发区正在走出一条外向型经济与自主创新同行、与经济全球化同步、与知识经济共进、与科技创新共赢的发展道路。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作为创新行为的助力者和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开发区管委会近年来不懈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使区内科技创新风生水起:

  ——构建高标准的研发与产业化平台。

  用180亿元打造了世界一流环境的科技创新最大载体——广州科学城;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IT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的公共开放式实验室,供中小研发企业低成本吸收、融合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建成和在建的广东软件园、广州科技创新基地等科技孵化器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10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在规划建设中。

  成功拿下“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国”字招牌,各类技术创新主体通过这些平台集聚、融合,使该区已成为了全球性重要的科技研发、中试、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之一。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高品质的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了比较完备的科技中介网络,引入中介服务机构共100多家,为区内孵化企业提供优质、快捷、周到的中介服务。大力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资金扶持、设立和引进各类风险投资资金等方式,解决高新技术项目资金困难,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各环节的政策支撑体系。

  仅去年就出台了11个相关文件,为科技招商提供奖励,对科技企业租用孵化场地、标准厂房给予补贴,对科技企业申请、维持专利给予资助,对科技人员、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给予奖励,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配套资金、风险资金等各种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高成长期及成熟期全过程、连续性的支持。仅财政补贴方面,2008年该区财政安排科技产业相关配套资助突破3亿元,是去年的3倍、前年的10倍!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培育一个大的创新生态,而不是只为了几个精致的盆景。”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奎说。据悉,按照正在实施的广州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建设方案,近在三五年内,该区将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10亿元级50家以上、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促成40家以上企业上市。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六个庞大的创新产业集群。该区瞄准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目标,不久前先后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和我国台湾新竹科技园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已正式登陆欧盟“创新驿站”,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一个节点。

  让现代服务业更高端

  按照广州开发区当今的产业发展路径,更加先进的制造是基础,具有聚变效应的创新能力是方向,而高端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对前两者的支撑和保障,本身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薛晓峰说,“制造、创造、服务”三大块,构成了开发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 “铁三角”,相互间的关联度、依存度极高。在广东省新一轮解放思想过程中,广州开发区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紧紧拥抱全球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机遇,醒得早,动手早,收效大。

  今年1~9月,广州开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比2007年全年所占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5个百分点,表明我们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悦伦说。

  从制造业上“长出来”的服务业

  经过对制造业近两年的优化提升,广州开发区敏感地意识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界限已渐趋模糊,常常互为表里,交叉融合,其中甚至还孕育着新经济和新业态。

  位于开发区的广州科学城,目前已成为全国产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得益于广州开发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优势。经过24年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内聚集了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高度聚集的先进制造业,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强烈需求的同时,也为后者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

  以钢铁专业市场为例。今年3月,中国五矿集团、广州钢铁集团等业内巨头在开发区投资组建了广州钢铁交易中心,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手笔,正是因为开发区积聚了联众(广州)不锈钢、广州斗原钢铁、武钢(广州)钢材加工及马钢(广州)钢材加工等多家知名钢铁企业。

  同样,7月18日首期工程封顶的广州汽车配件用品全球采购港,依托的正是广州开发区百余家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加工配套企业。

  为进一步提升、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今年9月,位于开发区的广州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国家验收。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许多进口部件、大宗仓储物流,都因此有了一个最为经济便捷的渠道。

  为什么区内企业在成本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就能增资扩产?开发区为什么能够实现“零地招商”和“延伸招商”?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就是答案。正如刘悦伦所说,现代服务业占地不大产值大,污染很少税不少,“堆头”不大拉动大。

  从产业链到“服务链”

  在提升制造业的过程中,他们关注项目上下游打造产业链,作为保障和支撑,现代服务业相应延伸到制造业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销售。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每个环节,整个过程,都有服务跟进,这正是广州开发区“服务链”的概念。

  全球最大会展公司之一的励展公司,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AC尼尔森在这里建立了研究公司;IBM在这里设立了软件创新中心,微软产业园在这里建立起战略基地;英特尔数据安全检测中心主要是为跨国公司总部、银行提供高端数据服务;惠普全球软件合作中心——大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研发及整个软件开发团队迁至科学城,同时加挂惠普广州软件外包服务中心的牌子……这些世界级企业的入驻,意味着众多周边企业乃至华南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平台,实现优质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今年4月广州开发区赴港招商,一举签下总额达5.6 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协议,涉及服务外包、金融、物流、会展、工业设计、动漫等现代服务业的15项,领域之宽,可谓应有尽有。

  大量引进集研发、设计、品牌和销售于一身的企业总部,是广州开发区大手笔构筑其“服务链”的体现。阿里巴巴网络技术公司、华斯度(VASTO)、宝钢南方贸易中心、西艾软件公司、中海油集团、雷辐科技公司、松日、七喜等,分别将其华南总部、中国总部或亚太总部设立于此。

  在广东省提出“做好粤港澳合作这篇大文章”的大背景下,广州开发区又有了新的构想:在优化提升与港澳制造业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向服务业的“前店后楼(写字楼)”延伸,形成“港澳接单-广州服务”或“广州接单-港澳服务”的服务业合作发展新模式,构建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特别合作区。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也需要服务”

  的确,广州开发区有吸引服务业聚焦的独特优势,比如制造业基础好,规模大,质量高;再比如规划服务业功能的科学城,山环水绕,园林错落,生态和谐。“但这些还不够,服务业也需要服务。”薛晓峰告诉记者。

  广州开发区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的服务可谓细致周到。比如,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作为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对于新设立或新迁入金融创新服务区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再比如,今年7月4日位于科学城中心区、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创新大厦、创意大厦、中心商务区竣工启用时,人们发现,连建筑的内饰,都是为不同的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的。

  从一起步,广州开发区就按“服务链”产业体系的水准,在科学城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综合研发孵化区、商务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八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为吸引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突出的高端人才,他们在广东省率先出台大手笔的政策。为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开发区还开办了4所国际学校,建设了一批包括网球、羽毛球等在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准的运动场馆,耗资4.3亿元建设酒店式服务的科技人员公寓,全球瞩目的NBA中国赛场项目已经奠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悦伦曾风趣地说,留住人才“首先要吸引住他的太太”。

  沿着“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这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广州开发区目前已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批新的业态同时也在快速成长。至此,广州开发区符合科学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成型,“先行一步”后的战略高地已占领,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已拓开。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