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张纸背后是铜墙铁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5:44  大河网-河南商报

  

一张纸背后是铜墙铁壁
孙春龙: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社会调查部主任。籍贯:陕西西安。主要作品:四川地震系列报道,《临汾的忧伤》,“佘祥林冤案”报道等。
一张纸背后是铜墙铁壁
孙春龙在博客上发出的举报信
一张纸背后是铜墙铁壁
娄烦矿难现场

  一封留有真实姓名和电话的举报信,让娄烦矿难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怎么敢这样做?他是谁?

  “在穷尽了一个记者的职责之后,仍然没有让真相大白,我只好继续履行一个人应有的良知”。他就是孙春龙。

  ■商报记者 望开源

  一封举报信

  我有责任让真相显现,我不是打酱油的

  2008年9月14日,当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被北京残奥会比赛吸引的时候,一封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举报信出现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的博客上,引爆网络。和别的举报信不同,这是一封留有真实姓名和电话的举报信。

  在这封《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中,孙春龙用上了一些网络流行语,“我是一名记者,我有责任用各种手段去让真相显现,我不是打酱油的,我也不会去做俯卧撑,其实归根结底,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目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和这个国家更加美好。”孙春龙的举报缘于之前自己的一次采访。

  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娄烦县寺沟村尖山铁矿发生了山体滑坡的事故,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有11人被埋。此事被当地确定为一起山体滑坡所致的自然灾害。

  8月底,孙春龙在《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娄烦:被拖延的真相》,他经过暗访、核实,指出娄烦事故存在着瞒报谎报,死亡人数至少在41人以上。但稿子发出后,不到一天就在网络上被删除。

  孙春龙说,在这之前,他已经三次向相关部门举报无果。稿子被删,举报无果,孙春龙回想起自己在娄烦乔装打扮,历尽艰辛的探访,“那天是在中秋节,心里很难受,一直想在现场的时候,家属对我们充满期待。”9月14日,孙春龙在博客上发表《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指出娄烦事故存在瞒报行为,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重大责任事故。

  “其实,我当时还邮寄了一封。”2008年11月3日,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孙春龙说。

  一个批示

  温总理的批示让真相大白,也让我得到佑护

  “我没有想到这封信会被高层关注。”孙春龙说,尽管这封举报信随后被网站删除了,但还是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并最终促成国务院组成调查组彻查娄烦“8·1”事故,他受邀参加事故调查。

  9月17日,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马凯在“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月1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上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核查。事故真相由此渐渐浮出水面。孙春龙的举报,也得到了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在十一期间安监总局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在这次事件的作用,新闻发言人说:“此事件之所以从‘自然灾害’变为‘重大责任事故’,这篇报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孙春龙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句话:感谢温总理,他的批示让真相大白,也让我得到佑护。

  目前,娄烦垮塌事故已经被定性为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真相正在调查当中。对孙春龙来说,事情本该这样光明地结束了,但他却说,承受的巨大压力至今没有消除,甚至在想到儿子的时候有过托孤之念,直到现在,他还会对家门口停着的陌生汽车感到紧张,也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踏上山西的土地了。

  一种感觉

  离真相越近,越能感觉到排山倒海般的压力

  33岁的孙春龙已做了近10年的调查记者。“我有把稿子放到博客上的习惯,当时就把举报信也放到博客上了。再不做,这个事情就没有机会了。我心里一想到现场就难受啊,他们的亲人就埋在土堆下,他们在旁边烧纸钱。”

  尽管孙春龙受邀参加了国家安监局的调查小组,但是“压力”还是“排山倒海”而来。

  孙春龙对此描述:我们离真相越近的时候,越能感觉到那种排山倒海般的压力。你离事情的核心越近,你越觉得寸步难行。

  孙春龙喜欢钓鱼,国庆期间压力非常大,他说自己经常一个人不说话,抽烟沉思,住在外省一个朋友那里,钓鱼钓了好几天。银行卡密码什么的全告诉老婆了,说到这里他笑着补充一句:平时都不说的。跟几个知己朋友都交代了,没明说,就说以后帮忙照顾老婆孩子之类的。

  此时的孙春龙也在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每次跟着他们一起开会,就已经感觉到,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中央调查组人员的博弈已经展开,就是谁战胜谁的问题。如果地方上胜,我可能就败掉了;如果是中央胜,我可能就成名了。”

  那个时候,孙春龙突然想到一篇文章的标题《一张纸背后是铜墙铁壁》。“那么多力量压过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小蚂蚁,很无力,很弱势。”

  一个支柱

  收到上千条短信,压力大时我会拿出来一条条看

  孙春龙网上举报信受到关注之后,很多人给他发短信。他说,目前已经接到上千条短信,还有几百封邮件。孙春龙保存着,一条都没删。压力大时,会拿出来一条一条看。

  在这么多的短信中,孙春龙印象深的有两条。其中一条短信说从心底里敬佩孙春龙,署名是山西一假记者。另一条短信署名是基层一安监人员,说自己以后要认真工作,再也不能漠视生命了。

  这两条留言对孙春龙触动很大:“最起码说明因为我的举动,他们内心开始反省,开始自责。”

  经历了娄烦矿难事件后,孙春龙在博客上写道:从我自身来讲,最深的感受是一个人要坚持理想非常难。从事件来讲,最深的感受就是它唤醒了更多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我们在更多时保持了沉默。

  一种诠释

  我是一个理想化的记者

  不是一个揭黑记者

  孙春龙报道了娄烦事件后单位奖励了1万元。对此,网上有人说“奖少了,建议网友们也都给他汇点款,‘揭盖子’的记者,现在太难找了”。

  孙春龙笑了,娄烦矿难的转折点,这不是我一个人,肯定幕后还有好多人,这个东西怎么到了总理这块儿,肯定细节上有好多人在努力。

  孙春龙说自己一直是一个理想化的记者,对记者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也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可能从业之初,他想的也是要去批评要曝光,但时间久了发现:曝光了一起,还有一百起在等着你。

  现为《瞭望新闻周刊》社会部主任的孙春龙说,一篇调查报道“建设性”很重要,你有没有点到问题的实质,批评对方能不能让牵涉的利益群体心服口服?

  他强调:我不是一个揭黑记者,我所做的一些个案性报道,更多的希望能有建设性的东西,能由一而面,解决更多存在共性问题的事。

  一个抉择

  我所做的事

  是记者职责的一个延伸

  孙春龙的博客上有句话:“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适应,不能适应的就宽容,不能宽容的就放弃。”但娄烦矿难事件是例外,这次孙春龙没有放弃。

  孙春龙说:“当时我想的是,稿子没有影响我就发举报信,举报信不成我就告那些安监部门不作为,律师我都找好了。在穷尽了一个记者的职责之后,仍然没有让真相大白,我只好继续履行一个人应有的良知。”

  记者报道的目的也是为了促成事件的解决,但如果对事件的解决没有任何效果的话,所有的努力只是零,因此后面的举动也是记者职责的一个延伸。

  在这几年的采访过程中,孙春龙所报道的大多都是弱势群体。在更多的时候,记者就是他们最后一棵稻草,如果记者不帮助那些当事人,他们很有可能对这个世界完全失去信心。

  孙春龙博客(http://suncllw.blog.163.com/blog/#pn2)留言摘录

  ◆你为民申冤,你付出那么多的代价来揭露这次事件的真相,你冒着生命危险卧底采访,你是真正的好的新闻记者。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为有你这样直言不讳的人而感动,希望你能顶住压力,来更多揭露社会的丑恶,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啊!

  ◆龙哥,你是纯爷们,是个纯男人!

  ◆向您、向每一位没有泯灭良知和正义感的记者、网民致敬!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