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要走出“毛猪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7:36  解放日报

  在昨天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上,院士专家指出应从金融危机中学会: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大调整期,破解“中国制造”的结构性问题,从生产链低端力争高端,走出“毛猪效应”阴影。

  “金融危机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数学家姜礼尚教授认为,如果能对这次金融危机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解读和学习,那么危机对于我们就是一笔无限的财富,也有助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热力机械专家翁史烈院士直言,金融危机暴露出中国实体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只占万分之三,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低附加值的低端环节上,遭受的冲击更大。

  这种“低端路线”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朱荣林教授喻为“毛猪效应”:我国企业拥有的大多是“毛猪”,没有自己的“种猪”,也就是把人家配好的“种”拿来饲养,这样即使把“毛猪”养到200公斤卖掉,得到的也只是微利。

  破解产品结构上的“毛猪效应”,朱荣林认为应向两个利润“大头”延伸———其一是向产生自主知识产权效益的上游延伸,其二是向包括销售、经营、金融等在内的下游服务业延伸,占据这条拥有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才算拥有了完整价值链。在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出口加工行业中,产品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也低,与别国其他企业的压价竞争相当激烈,这需要积极调整出口结构,以自主研发产品为主,争取到同类产品不具备的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本报实习生 胡慧婷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