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带来政坛四大变化

  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11月4日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奥巴马挟巨大优势当选,不仅创造历史,还意味着美国政治生态发生大裂变。

  美国《政治周报》报道,“奥巴马革命”给华盛顿政治带来四大变化。

  保守主义退潮

  报道说,共和党完败意味着过去30年来席卷华盛顿的保守势力彻底退潮。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时代”以来,共和党代表的保守主义是美国政治的主流色彩。

  凭借这一势头,1980年以来的7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赢下5次。即使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当政,他的施政框架乃至政治语言也不得不带上保守主义色彩。1994年以来的大多数年头,国会也成为共和党囊中之物。

  一夜之间,攻守易势。从选举结果看,共和党丧失了改革话题主导权。民调显示,希望看到变革的选民中,89%投票给奥巴马。其次,共和党在国家安全、税收等传统强项上几无亮点,没能说服选民把票投给他们。从地域看,共和党不仅没有夺回城市选民,更流失大量郊区选民,甚至包括铁杆保守势力云集的部分远郊和乡镇选民。

  此外,共和党一贯有效的“文化价值观之战”宣布失效。2000年和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成功地把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和约翰·克里分别涂抹成“非主流”和“撒谎者”。这一招在今年选举中却未能动摇奥巴马的优势。

  两党此消彼长

  共和党在这场选举中溃败,不仅丢掉白宫,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也遭遇惨败,眼睁睁看着民主党人在国会两院更加强势。

  奥巴马在获胜演讲中向共和党伸出橄榄枝,赞赏共和党的价值观,呼吁避免重新回到“长期荼毒美国政治的党派纷争”。奥巴马的言论或许真诚,但华盛顿政治的原动力之一就是政党争斗。民主党30多年来首次强力控制国会两院后,追求的恐怕不会仅限于推动和制定更多法案。

  《政治周报》认为,新一届国会将迎来大洗牌。民主党人将把共和党势力从联邦政府中的关键位置和院外集团中驱除。不仅如此,民主党还将在联邦一级的司法机构安插更多同党;他们还将抢走一些共和党的传统捐款人、招揽优秀人才角逐2010年中期选举。

  此消彼长,人、财、势陷入低谷的共和党可能迎来政治寒冬。

  政治更加“多彩”

  肤色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就政坛人口构成而言,今后美国政治将更加“多彩”。

  出口民调显示,白人选民中,支持奥巴马的达到43%,比2004年选举中支持克里的白人比例还多2个百分点。只有不到一成的白人选民认为,种族是决定他们投票的重要因素,只有极少白人把种族视做决定性因素。

  民主党在参政人口多元化方面比共和党更突出。2006年,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成为首位众议院女议长时,美国舆论轰动一时,而现在,妇女参政的“玻璃天花板”已经千疮百孔。民主党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距离白宫只有一步之遥。黑人众议员吉姆·克莱伯恩则跻身众议院民主党领袖行列。

  相比之下,共和党在吸引少数族群方面乏善可陈。共和党甚至未能推出一名有机会当选众议员、参议员或州长的少数族裔候选人。新一届国会中,仍旧没有一名黑人共和党议员。

  被选举人多元化才能激发选举人的热情。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拉美裔选民青睐奥巴马;非洲裔选民中,95%把票投给奥巴马;他还得到6成女性选民的支持。

  《政治周报》认为,白人主导的共和党如果继续抱残守缺,无视选民多元化趋势,随着白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继续下降,共和党或许将被边缘化。

  告别“60年代”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生态带有浓厚的越南战争“遗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战造成美国社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分裂,此后,整整两代美国人无法摆脱这种烙印。即便在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越战中的经历仍是相互攻击的关键。

  但是,以这场选举为分水岭,《政治周报》认为,“60年代终于结束”。越战正酣时,奥巴马还是个儿童,他对贯穿“婴儿潮”一代的社会文化冲突毫无兴趣。麦凯恩津津乐道的越战经历没能给他的选情带来多大助益,反而让一些年轻选民质疑他活在过去。

  同样,枪支、上帝、同性恋等“原则性话题”尽管不会很快从两党政治中消失,但新一代选民今后将更热衷于争辩全球变暖、金融危机等新的社会话题。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反应与评价

  国际社会热议奥巴马

  美国民主党人贝拉克·奥巴马4日当选美国总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名非洲裔总统。消息传出,世界各国反应不一,鼓掌喝彩者众多,谨慎观望者也不少。

  ●一些欧洲媒体当天甚至把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捧为“人类历史转折点”。身为非洲裔的法国外交部负责外交与人权事务国务秘书拉玛·亚德对选举结果不吝溢美之词:“这件事(的意义)相当于柏林墙倒塌的10倍。美国正重新成为新大陆。”

  ●英国《太阳报》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打比方,称奥巴马当选代表“人类向前迈出一大步”。

  ●在奥巴马生父的故乡———肯尼亚尼安萨省首府基苏木以北约60公里的村庄科杰洛,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家乡人”获胜。为庆祝奥巴马当选,肯尼亚总统姆瓦伊·齐贝吉6日宣布,全国放假一天。

  ●尼日利亚总统奥马鲁·亚拉杜瓦也称奥巴马当选将带来“一个完全崭新的新纪元”,“终于打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偏见”。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寄语奥巴马:“我们相信,你将把消除肆虐各地的贫穷和疾病视做总统使命。”有此想法的非洲民众不在少数。但分析人士指出,非洲要想“沾光”怕是不易。奥巴马的政坛经历显示,他对非洲事务涉足甚少。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金融危机等难题缠身,奥巴马恐怕无暇顾及“老家”。

  ●中东地区国家认为,奥巴马的胜利代表布什政策的失败。不过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变革”能否在外交政策上兑现,他们仍然心存怀疑。伊朗最高领袖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身边一名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美国是否会调整政策以改善两国关系,我们对此不持完全乐观态度。”(王宏彬)

  ◆新闻人物

  奥巴马:“变革已降临美国”

  美国媒体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并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两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奥巴马两岁多时,父母婚姻破裂。6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

  4年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83年毕业。1988年,他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1991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返回芝加哥,成为一名律师,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

  1997年,奥巴马进入政坛,2004年11月,他当选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

  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他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推动加强公众监督联邦基金使用,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他还出访了东欧、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主题,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停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8月27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

  奥巴马1992年与米歇尔·罗宾森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新华社记者杨晴川 王薇

  ◆奥巴马语录

  10月4日深夜,美国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向超过10万的支持者宣布:“变革已降临美国。”以下是他的演讲摘录:

  ●“如果还有人怀疑美国是否为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家,还有人困惑于我们建国者的梦想是否仍存在于我们的时代,今天就是答案。”

  ●“今夜,缘于我们今天和在这次选举中所做的一切,在这一决定性时刻,变革已降临美国。”

  ●“我们今天庆祝(胜利),但我们清楚,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挑战明天将到来。”

  ●“我们可能在一年甚至一个任期内都无法达到目标,但美国,我们将到达目的地,我从未像今晚这样对此充满希望”。

  ●“我需要你(麦凯恩)的帮助,你在那么多重要议题上均是领军人物。”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