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豫西“煤电铝”之县。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的伊川县,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辖4镇10乡,总人口74万,1997年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02年被河南省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加快工业化的过程。具体到伊川,就是要进一步拉长‘煤电铝’产业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以工业理念做‘农’字文章。”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伊川县委书记娄会峰这样说道。
□今报记者 李娟娟/文图
■伊川辉煌●“煤电铝”打造工业链条
“资源变能源,能源变财源,财源促发展”。改革开放30年,伊川摸索出这样一条经济发展的金路子。
伊川是个有着7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与周边县(市)相比,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单靠发展传统农业没有多大出路。伊川有煤,要把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建设电厂是最佳选择。于是,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应运而生,拥有两座电厂、两座煤矿和一个碳素厂,发电能力524兆瓦,年产原煤140万吨,年产值近60亿元、利税7亿元。从煤到电,产业链条延伸显然还未到头。2001年,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又与香港龙鑫集团合作,投资22亿元筹建龙泉铝业。“一招棋走对,满盘棋皆活”。伊川县自从确立了“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指导思想后,近年来捷报频传,全县经济实力全省综合排名也在2007年上升到第18位,一跃成为经济强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特色农业走出农民致富路
伊川县酒后乡老庄村果农吴进江,今年种的30亩梨喜获丰收。他种的梨,使用无害化生物肥料,生产过程全部采用仿自然生态条件,长出来的梨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锌等,这种梨已成功申请注册了商标,在市场上售价是普通梨的6~8倍,并且很受消费者欢迎,仅种梨今年就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2002年,伊川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瓜菜产业。县委、县政府精心规划,大力发展特色瓜菜,先后引进了泰国黑茄、美国西芹、脱毒土豆等20余个名优特稀品种,推广应用了10余项新技术。县乡先后多方注资800多万元,建成了城关、水寨、白元等6个高科技示范园,示范种植50多个特色品种,辐射带动全县特色瓜菜发展。
目前,伊川全县已形成了城关、水寨、彭婆等5个反季节蔬菜及稀珍品瓜果基地,江左、白沙、常川2万亩辣椒种植基地,平等、鸣皋2个优质大蒜基地,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瓜菜专业乡、专业村,瓜菜销往武汉、西安、石家庄等10余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全县拥有日光温棚8600座,瓜菜总面积8万亩,瓜菜种植专业户2.6万户。
记者:改革开放30年,给伊川带来了什么?
娄会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30年的时间使我们懂得了“谁封闭谁落后、谁开放谁发展”的硬道理,所以伊川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记者:伊川的特色,您的最重要印象是什么?
娄会峰:伊川的“煤电铝”。伊川县培育壮大“煤电铝”特色产业,使伊川电力集团成为一个集采煤、发供电、合金铝、碳素、印刷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157亿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7.3亿元,利税8.3亿元,出口创汇1.11亿美元。伊川的“煤电铝”让伊川“一招棋走对,满盘棋皆活”。
记者:从昔日的全国贫困县,到去年经济实力综合排名全省第18位,伊川县域经济发展何以如此之快?
娄会峰:伊川的快速发展,是抱“西瓜”捡“芝麻”的结果。
抱住“西瓜”:2004年,以伊川电力集团为龙头的工业企业克服困难,强化管理,实现了生产、效益的双丰收。电力集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8%,实现利润4.21亿元,出口创汇1.11亿美元,位居全省工业企业第一。改制后的杜康酒厂、水泥厂、轴承厂等9家原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正轨,全部扭亏为盈。
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销售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6.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上非公有制项目15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超千万元项目23个,营业收入82.7亿元,上缴县内税金1.5亿元。
捡起“芝麻”:在工业强县态势一路看好的形势下,伊川县的决策者们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经济繁荣。伊川县不仅发展工业,而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根据伊川“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仅2004年就投入3024万元,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3.5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31.57万吨。
去年,县里还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场3个、百头肉牛养殖场46个,肉牛出栏比上年增长6.5%,实现烟叶特产税678万元,新建蔬菜温棚2010座;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实现劳务输出4.8亿元,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
●成为县级外贸出口“新科状元”
记者:伊川是全省县级外贸出口的“新科状元”,伊川凭借什么摘此桂冠?
娄会峰:近年来,伊川县坚持“放手、放开、放活”原则,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金刚砂是伊川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金刚砂及其系列产品出口1651万美元,完成洛阳市下达出口任务的110%。
借洛阳牡丹花会、广交会、厦交会之机,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7个,总投资39.02亿元,合同引进县外境内资金8.62亿元,境外资金3400万美元。为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年外贸出口1.5亿美元,居河南省各县(市)第一。
“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意识,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伊川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其实就是:借外资生财,借外脑改技,借外力发展。
借外资生财,河南豫港龙泉铝业公司是个典型。2001年,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与香港龙鑫集团合作,投资22亿元筹建龙泉铝业。从当年的6月开工建设到2002年11月21日全部达产,创造了亚洲同行业“一年建成,半年达产”的“伊川速度”。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伊川城关镇的瑶湾村就开始尝试冶炼金刚砂,并在十几年内发展成为富村富民的支柱产业。现在,伊川金刚砂占世界金刚砂市场份额的15%以上,产量、出口量均占全国的近1/3。在外来人才、技术的帮助下,伊川县的金刚砂冶炼形成了一整套电耗小、质量稳定和生产安全的独特冶炼工艺,在金刚砂行业中被誉为“伊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