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文/图 本报记者 冯小静 通讯员 罗宣
位于广州“南拓”产业轴线上的官洲岛封岛建设已有一个多月了。不久,这个自宋朝起就有村落的官洲岛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名字———广州国际生物岛。这里,将建成国际化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和中试基地之一、南拓战略中的兼具创新经济模式及和谐城市环境的示范区。
“DNA双螺旋”空间布局
记者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获悉,据上月出炉的《广州国际生物岛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显示,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区范围为官洲岛全岛,用地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规划除了必须遵循可持续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外,还遵循生态优先、基础建设优先、产业主导和国际化四项原则。生物岛的开发采取统一征地、基础建设先行、政府引导开发、市场经济调控的开发模式,以达到高起点和高标准的预期目的。
该规划最大的亮点是整个岛的空间布局采用创新的“DNA双螺旋”结构。据介绍,广州国际生物岛以200m X 200m的规划网格叠合现状地形为基础,创造出具有生命象征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总体空间形态。岛中心折线形的30米景观道路和15米景观林荫路是“DNA双螺旋”结构主体构成部分,贯穿全岛并连接各功能区域。
岛中部以地铁4号线官洲站为中心的区域是太阳系广场,广场既是生物岛技术支撑服务中心区,同时是全岛景观的核心,集中配置有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综合办公管理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商业金中心、市民广场、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形成以公共交通先导的综合型功能核心,用地面积约为15万m2。紧邻太阳系广场西南是企业总部社区,为岛上科研企业和人员提供公寓、总部办公、生活服务等设施,用地面积约为6万m2。岛东北部是酒店服务区,配置有400房的五星级生物岛国际酒店,用地面积约为5万m2。
三大服务中心不仅为全岛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功能,而且和大学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成为优势互补的地区服务中心区。生态和环境的空间形态塑造方面,规划通过保护和利用现状山体、湿地和滨水地带,营造出湿地公园、山地公园、环岛滨水休闲绿化带等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区域。
双塔矗立太阳系广场
太阳系广场位于生物岛中部以地铁官洲站为中心的区域,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太阳系广场是生物岛的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商业中心,承载着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展销、学术会议、商业娱乐、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
据悉,该设计构思来自宇宙运动与生命规律的统一。太阳系广场整体布局以中心圆形广场为景观核心,周边建筑群呈环绕状围合,并通过步行商业街轴线、生命广场、生命之桥与对岸大学城中心区连接。太阳系广场周边建筑群是产业和技术服务支撑系统的主要载体,制高点为150米和120米的双塔,其余建筑限高为24米,主要功能建筑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综合办公管理中心、技术支撑服务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商业中心等。地下空间为公共停车库,与地铁4号线官洲站形成一体化的地下步行系统。
6处古迹原地保留
官洲岛上的官洲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村中不乏文物建筑,在这次大规模拆迁建设中,文物建筑也得以顺利保留。据了解,生物岛筹建办专门进行了专项调研,并作出古迹相关规划。岛上A类保护建筑6栋,全部集中在官洲村建成区内,分别是陈氏大宗祠、官生陈公祠和华帝古庙等。三处古迹建筑均采用岭南传统宗祠布局方式和营造工艺建造,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其中,陈氏大宗祠在2003年被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官洲村委会办公和村进行节日庆典的场地。由于这6栋A类建筑和太阳系广场中标方案并无直接冲突,且在方案设计时考虑了基地现状的历史建筑,并在首层和几个历史建筑进行呼应。所以,这6个建筑将实行原地保护。
此外,岛上另有B类建筑16座和C类建筑102座,均位于规划中太阳系广场的主体建筑范围内。B类建筑当中的居仁大街4号民居、居仁一街2号民居等和A类建筑中的陈氏大宗祠、华帝古庙、观德陈公祠、居任里门楼、由义里门楼可以在村口形成一个组团,加上池塘、村口小广场和大树可以营造出原生态的场所氛围,同时还围出居仁二巷一条传统巷道的一部分,将建议对这5个B类建筑原地保护,同时建议将德胜陈公祠迁建至这个小组团的西侧,其他的10个B类建筑则建议只做构件保存。
沿岸建环岛绿化带
除文物建筑外,岛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在生物岛的规划建设中,将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以人工绿地为主体骨架,并对岛上的几个生态敏感区进行有效保护,建立整个生物岛生态结构的基本主体。
据了解,生物岛现拥有沙布岗、岗头等多处山丘,山体林木葱茏,这些山林将给生物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持。生物岛大多数的山地保存良好,植被没遭到破坏。规划采取了措施保留这些具有生态和景观价值的自然山体: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的山体林地进行踏勘和评价,规划将沙布岗规划为叠翠园山地公园,岗头规划为揽胜园山地公园,并策划以纪念中外杰出生物医药科学家为主题的园景和雕塑小品设计。
此外,对公园基于游憩活动组织考虑,规划本着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依靠山脚的平整用地发展小量的户外活动项目。同时,生物岛北部现有大片鱼塘湿地,与仑头水道和官洲水道自然相通,拥有秀丽的江南渔乡风貌,生态环境优美。规划将这片鱼塘湿地划定为湿地公园,并设置湿地展览馆和少量旅游服务设施,作为集生态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对于生物岛周边长达6公里的岸线,将沿仑头水道和官洲水道岸线规划建设宽度为20米—50米、面积达25.33万m2的环岛绿化带,并规划利用现状堤围开辟成亲水平台,同时保留现状滨水的树木,避免大规模人工绿化造景,使滨水地区展现亲切的自然风光。新建堤围退至环岛绿化带后,与环岛路结合,形成路堤一体化设计,加强堤围的抗洪能力,同时可成为环岛路的休闲步行带和景观平台。
同时,人工绿地由岛中部30宽米景观大道和15米宽的林荫路交织的“DNA双螺旋”结构网格为骨架,其中景观大道两侧设10米绿化带,林荫路两侧设15米绿化带。绿化带设计结合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保留部分生长较大的树木,采用人工绿化与原有植被相结合的方式,并配置具有人文气息的主题雕塑和城市家具。
岛内提倡绿色出行
针对目前岛上道路稀少、对外交通连接薄弱等现状,规划在交通建设上下大力气。据悉,规划将生物岛的道路划分为三个等级: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支路。形成生物岛的基本路网结构为:科韵路延长线下穿隧道为过境性的城市主干道,岛中部30米宽道路为交通性城市次干道,其它用地间的15米宽道路为支路。科韵路延长线从北部穿越仑头水道,从生物岛中部经过,往南穿越官洲水道连接大学城,从而在生物岛形成全线下穿隧道。岛中部折线形30米宽道路为交通性城市次干道,对岛内的交通疏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规划26米宽的环岛路为景观性城市次干道,并与滨江绿化公园形成环岛的生活性休闲带。道路采用不对称的断面形式,在滨江公园一侧设计较宽的人行道,并配置有自行车道,为岛上人员提供环境的休闲漫步环境。道路长约6公里,为双向4车道设计。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5米,是解决岛上局部交通疏解的重要环节。
科韵路延长线在岛上与30米的中央大道形成半互通式立交,通过4条匝道与中央大道连接。规划在地铁官洲站出入口、公园、环岛绿地内设置6个自行车停靠站和出租中心,以完成轨道交通、公交和自行车的零换乘。此外,开发地块内也应按相关标准配置自行车泊位。将设置8个社会停车场(库),共提供1300个机动车泊位。并按停车需求分布在太阳系广场、企业总部社区和个别产业单元内,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色彩的自由运用也彰显了生物岛的特色。据悉,全岛的道路、人行道、公共建筑、一般产业建筑、城市家具等色彩设计均有较明确的规定。道路和人行道在不与道路标识颜色矛盾的前提下,将其设计为彩石路面,机动车道控制色彩为海军蓝;此外,26米的环岛路和15m米的林荫路的机动车道分别设计成墨绿和80%黑。人行道双向采用不同的色相,分别为中国红和蓝紫。公共建筑采用明快的色彩系列。一般产业建筑采用灰度的色彩系列,且同一街区内应只用一个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