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家宝“教育世家”沧桑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05:38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温瀛士的留影(戴镜者)

  图为:温家宝的父亲温刚

  图为:1955年,篮球队中的少年温家宝(前排右一)

  图为:温氏“教育世家”示意图

  温家宝2003年3月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开场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即普育学校)。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温式“教育世家”如何铸就?温家宝幼年读书经历如何?近日,天津普育学校校史展,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爷爷办学救助女童

  为恢复一批历史名校,天津市规划2007年底复建了新普育学校。该校日前举办的校史展揭开了温氏“教育世家”鲜为人知的故事。

  温家宝的爷爷温瀛士,字阆仙,世居天津城郊宜兴埠,生于1895年2月,卒于1960年2月。

  1919年2月至1929年7月,温瀛士被荐担任民立第五小学校长。在办学中,为帮助更多的农家孩子特别是贫困女童就学,温瀛士减免学杂费,想方设法救助。1929年7月,温瀛士为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筹划将村中娘娘庙改为校舍,因遭反对愤而辞职。

  1930年9月,温瀛士受同乡、教育界前辈温世霖的影响,争取女性求学的权利,成立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此即普育学校。“普”,即普适和普及;“育”,即教育、培育。

  温世霖一家也是系宜兴埠的教育世家,与温瀛士并无血缘族亲关系,但有形式上的“认户”、“认宗”。1905年,温世霖开风气之先,创办了位于天津老城内的北方最早的私立女子学校之一——“普育女学堂”。

  1933年,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改称私立普育小学,温瀛士亲自题写了校训“勤劳真实”,其校歌唱道:“美哉,宜兴,地广,民众,南接金埠临新河,前途日益红。巍巍我校兮,北乡之先声,学业务真实,养成勤劳风,学生学生好自为,有志事竟成。”

  为国育出栋梁之才

  新普育学校副校长丁静介绍,温瀛士本着“勤劳真实”的校训,要求学生衣着不怕旧,但必须整洁;每天早睡早起,先刷牙后洗脸,运动过后再吃饭。还亲自教学生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校园内外,《背着书包上学去》、《早睡早起身体好》、《茶树青青生嫩芽》、《母鸡下蛋》等儿歌嘹亮。

  1936年,普育小学因正式招收男生而改名私立士范小学。士范,意即培养才智之士的典范,蕴涵着温瀛士普育人才的良苦用心。士范小学虽是私立学校,但仍有超过20%的学生免交学费。

  宜兴埠马金甲8岁丧父,因家境贫寒12岁还没入学,温瀛士了解到他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亲自上门说服马母让孩子读书,并免除小金甲的一切费用。马金甲也争气,多年担任班长,在初小4年、高小2年连续考出12个第一名,名闻乡里。乡亲们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温瀛士都是靠自己微薄的薪金供养全家,因此生活极为俭朴。平时穿的是洗得发白的中式服装,吃的多是饽饽咸菜就白开水,遇有学生在全县会考得了好名次等高兴事才稍加改善,也不过是加一包花生米。

  当年各校通用的及格线是60分,但在普育,温瀛士却将及格线定为70分,为的是激励学生特别是女生,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学得更多知识。良师育良才,宜兴埠普育学校“桃李满天下”:

  杨学通(1909—1987),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马伯义(1913—),台北艺术学院教授。

  林松年(1914—),上海师范学院副教授。

  温士琨(1918—1999),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任中国致公党天津工委副主委,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及早期回国定居专家政府特种津贴。

  苏宝琮(1925—),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主委和名誉主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

  温家宝7岁跳读3年级

  1948年12月27日,平津战役中的国民党守军以“扫除射界”为名,纵火焚烧宜兴埠等津郊13村,致使7800多户3.8万多人无家可归。温瀛士在宜兴埠温家胡同二号的家连同他亲手创办的士范小学全部葬身火海。

  遭此打击,温瀛士最初每天用毛笔追写学校被烧的物品清单以发泄悲愤。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在一家老小居无定所、啼饥号寒的艰难条件下,他一边安排学生继续学业,一边重请校董、再筹经费、修造桌椅,先后租用村中杨家下场仓库和妻妹家烧剩的一间仓房做校舍,使士范学校获得重生,简陋的教室里重新响起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学校有教室3间,学生97人。

  1948年9月,温瀛士的长孙、6岁的温家宝入士范小学就读,后因校舍被国民党军队烧毁,翌年秋到城里火神庙小学(后更名为鼓楼西小学)求学,因成绩优秀被准直上三年级。小学毕业后报考南开中学,每所小学仅有一个名额,他被顺利录取。温家宝在南开中学攻读初、高中,共六年。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瀛士将士范小学交给了政府,并入宜兴埠第十八小学,改为公办。温瀛士则先后任教天津市私立建华和慈铎中学,公立崇化中学,直至病逝。温瀛士从教47年,为国家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人才。

  一门几多辛勤“园丁”

  温瀛士终身从教,还培育了一支忠诚于教育的园丁队伍,其中包括他的长子、长子媳、次子和5个女儿。其第三代中,又有1个外孙女从事教育工作,几乎都默默奉献在基础教育。温家是令人敬仰的教育世家。

  1955年,温瀛士在自传中写道:“我对弟弟、子女的入学希望是为了使他们进入教育工作,不求做官发财,因为教育是救国的根本大计。后他们大多数都做教育工作,今天还是那样。”

  温瀛士的弟弟温瀛举(后称“温朋久”)、弟媳刘绛雯都曾出任普育小学的校董。刘绛雯还担任过天津城内普育女子中学校长,温瀛举后来是新中国外交部的初创者之一。

  温瀛士的长子、温家宝的父亲温刚出生于1916年,1942年3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从事教职。温瀛士的长子媳、温家宝的母亲杨秀安生于1921年,曾用名杨志云。1928年入宜兴埠民立第五小学,之后转入多学校,也一直任教。

  此外,温瀛士的长女温克勤、二女儿温克俭、三女儿温克让、六女儿温克良、八女儿温克庄都是以教育为职业。

  温瀛士的次子温强1960年8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留校任教。现为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家被赞“最了不起”

  2004年9月5日,温家宝看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霍懋征时说,“我对教师很有感情,我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教师。”他回忆说:“那时家里很小,夜里我睡醒了还看到他们在备课,我很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他向专家们保证,“我能做到四条:第一,我有使命感,在我这一任政府要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第二,我对教育有热情。这种热情不仅基于我对它的认识,而且基于我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的父亲母亲都做教师,几乎一家人都是教师。所以我说我有热情。第三,我有意志。我们问题存在很多,但是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把中国的教育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第四,我对我们的教育家充满信任。”

  新普育学校及校史展也向天津宜兴埠的乡亲开放,温家在当地口碑甚好。“温瀛士一家最了不起的,是教人们读书,增长智慧,去除愚昧!”宜兴埠人、小学曾受教于温刚先生的老新闻工作者王慰增说。(据《南方周末》报道)

  -->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