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余莎米、李立志摄影报道)“飞机榄”是许多老广州非常熟悉的零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老行当已经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飞机榄”也是其中之一。但在番禺,却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用百年祖传配方制作和售卖着极具传统风味的“飞机榄”,深受市民喜爱。
制售“飞机榄”已有42年
在番禺区新水坑村,说起卖“飞机榄”的坤叔,几乎是无人不晓。昨日下午,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很容易就找到了72岁的陈耀坤家中。一进屋,首先见到的是七八个脸盆,装满了做好的“飞机榄”。坤叔介绍说,他每年6月~7月份便从市场购买生榄回来做“飞机榄”,一盆大概有30斤,从生榄到成品“飞机榄”大概需要8小时。他通常一次要做上两三千斤,足够卖一年的分量。
“我有个外号叫‘白榄坤’,这可是祖传的名号!”坤叔告诉记者,他家是三代经营的“飞机榄”世家。“我爷爷当年下南洋,在新加坡卖‘飞机榄’;后来我父亲在广州卖,然后我继承了下来。”坤叔30岁时接过父亲的“飞机榄”手艺,至今已有42年。
以前,坤叔总是自己背着绿色的榄箱,手拎唢呐,边走边吹边卖。现在上了年纪,坤叔便叫上老伴一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便到市桥的热闹处,摆上一个“飞机榄”夫妻档,生意也非常好。
30年前一角买12颗榄
40年来走街串巷,坤叔亲历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种种变迁。他回忆,20年前,番禺还只是偏僻落后的小村,由于往返家中和城区非常不方便,坤叔便在当时仁济路的更生旅店以2元/天的价钱租下了一间房,常驻广州。“我的女儿从家里坐船进城,把做好的榄带来,我每天早上就去码头上接她。”“那时候的价钱是一角12颗,现在的价钱则是1元5颗。”
坤叔还回忆说,当年的六二三路、八旗二马路一带,有很多骑楼,居民们听到唢呐声,就知道卖“飞机榄”的货郎到了。懒得下楼的人便会从楼上把钱扔下来,然后坤叔便把包好的“飞机榄”用手直接抛上骑楼,“之所以叫‘飞机榄’,就是因这种送货方式而得名。”
已经是72岁高龄,有没有想过何时退休?坤叔表示,会一直干到做不动为止,“给自己挣点儿生活费,为子女减轻一点负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