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大旱
本报河南郑州电 特派记者陈文笔,通讯员武艾丽、沈玲、赖智铖摄影报道:雨来了!昨天中午11时42 分,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团一架“运七”飞机胜利完成人工增雨作业后,徐徐降落河南新郑机场。河南省人工影响气象中心随即传来好消息:洛阳、焦作、辉县、鹤壁等途经区域普降甘霖!这是大旱以来河南省首次用飞机开展空中增雨作业,为豫西部分干旱已久的麦苗带来生机。
河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国强说:“这次空中增雨,从已收集的情况看,郑州、洛阳等地都出现了明显降水,部分地区降水量达到了3-5毫米,一般来说,如果水量下渗深度达到5毫米以上,刚好是小麦的根部,那保命是没有问题的。”
“运七”历时1小时50分钟的首趟增雨飞行中,飞越近千公里,人工增雨覆盖区域达2.4万平方公里,影响区域涉及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鹤壁、濮阳、安阳、开封、郑州等河南中部、北部共计75个县市,几乎覆盖大半个河南省。据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监测,途经之处普降小到中雨,降水量为4-10毫米不等,最高降水量达10毫米。
据悉,昨天下午广空“运七”又实施了第二次人工增雨,增雨影响区域达1.6万平方公里,包括郑州、开封、新乡、商丘、漯河、许昌等中、南部地区。
■现场直击
妙用S形播撒
增雨效果明显
羊城晚报记者昨日有幸亲历“运七”整个空中增雨作业。
雾气散去 顺利起飞
9时52分,前一天的雾雨天气没了,河南新郑机场停机坪地面虽然还有点雾气,地面仍旧湿滑,但能见度与前一天相比有提高。“运七”机组人员早早就来到机场待命。
9时40分,空中雾气散去,能见度转好,机组人员在接到命令后,随即启动飞机,“运七”搭载河南省人工影响气象中心负责实施增雨作业的4位工作人员直插云端。
按下按钮 实施增雨
10时18分至11时2分,飞机已在4500多米高空平稳地飞行。工作人员轻轻按下机载末端燃烧器上的按钮,正式启动了人工增雨。贴着玻璃舷窗往外看,勉强能看到飞机两侧下方机载播撒架里的“烟弹”烧了起来。这些含碘化银成分的“烟弹”在这架“运七”飞机上共有16根,靠电打火引燃,每根可燃烧7到10分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将释放碘化银粒子,产生冰晶效应,让水分子凝结,从而形成降雨。
同时,工作人员又小心翼翼地拧松罐装液化二氧化碳的阀门,通过机载播撒器设备管道从飞机下方喷出。
沉着操作 穿越冰层
飞机突然颠簸起来,原来是遇到空中结冰。据机组人员介绍,这属于轻度结冰,但机组人员丝毫没有松懈。如果飞机外部结冰、特别是机翼表面结冰,将破坏整架飞机的气动性,影响飞行安全。此时,机长霍启术沉着冷静,与机组精心操作,迅速穿过了结冰区。机长霍启术告诉记者,飞机多次采取S形播撒方式,虽然加大了飞行员难度,但使播撒面积更广,播撒更均匀,提高了增雨效果。
11时42分,机组人员安全返回新郑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