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专家认为俄应重振地效飞行器研制工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13:58  国际在线

  

俄专家认为俄应重振地效飞行器研制工作(组图)

  KM地效飞行器

  很多年以前,驾驶飞机和滑翔机飞行的飞行员就发现,有良好气动性能的飞机在降落前的平飞阶段平移速度和高度不太容易降低——下垫面在起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作“气垫”,而更科学的描述是“地屏效应”(或地面效应),即在气垫上方飞行的飞机机翼的升力增加而迎面阻力减小。虽然飞行器距地面高度相当于平均空气动力翼弦时也存在地屏效应,但飞行高度相当于平均空气动力翼弦的0.1-0.2倍时地屏效应表现得最充分。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Р.巴尔蒂尼(意大利裔)也持这一观点,他设计的ВВА-14垂直起飞水上飞机就是证明:平均空气动力翼弦为10.75米,而地屏效应的作用高度为10-12米。

  高速船研制者对利用地屏效应的可能性很感兴趣。集船舶与飞机性能于一身的高速交通工具被称作地效飞行器。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地效飞行器的军事应用问题。位于塔甘罗格的别里耶夫航空设计局成为这一新型技术装备的主导研制企业。在这里,P.巴尔蒂尼领导他的设计小组设计了一系列代号为ВВА(即 “垂直起飞飞机”的俄文缩写)的地效飞行器。另一家主导企业是位于高尔基(今下诺夫哥罗德)的Р.阿列克谢耶夫中央水翼艇设计局。

  两个设计集体都遇到了大量技术难题,其中包括研制重量轻且强度大的结构(在400-500米/小时飞行时能承受波峰的冲击)和新型机体材料,必须研制改型或全新的发动机等等。

  苏联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计划(用户是海军),在几个方向上展开了工作:巡航导弹地效飞行器,运输登陆地效飞行器,巡逻-反潜地效飞行器。

  Р.阿列克谢耶夫领导他的设计集体在进行了一系列模型试验之后,于1963年制成了第一架地效飞行器——КМ地效飞行器(“船模型”的俄文缩写)。它长100多米,翼展约40米,起飞重量大于540吨。在之后15年时间里,对КМ地效飞行器进行了修整。1980年,该地效飞行器因机组操作失误失事沉没。

  苏联科学家在对失事结果进行分析之后,继续进行研制工作。1972年,“鹰雏”号(904型)地效飞行器进行试航(飞)。它长58米,起飞重量120吨,航程1500公里,载重量达20吨,用于输送海军陆战队。在其研制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大胆的技术方案。其设计性能在海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通过前发动机向翼下吹气,以相对较低的速度脱离水面,加速到较高的速度,稳定地保持在地屏上方,能用起落架上岸。后来据称该地效飞行器能以飞机状态飞行,但并未得到文件的证实。而根据设计师最初的意图,也并未赋予其这一功能,全套机载设备和驾驶座舱也不符合飞机的要求。

  “鹰雏”号地效飞行器在一次试验飞行中受损后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生存能力,当时装有НК-12МК巡航发动机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安定面尾部被波浪冲断,这对于船只和飞机都是致命的。但负责操纵的Р.总设计师阿列克谢耶夫加大头部起降发动机推力,不让地效飞行器触水。地效飞行器飞行40公里后靠岸。后来查明事故原因是机体尾部出现裂缝,是前几次飞行中出现的但未及时发现。研制者在修复过程中对其部分部件进行了修整,包括НК-8-4К主发动机和НК-12МК主发动机。修复后的“鹰雏”号于1977年8月第二次来到里海,进行了两年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决定在“伏尔加”试制厂(隶属于中央水下翼船设计局)建造第三架地效飞行器。在新的地效飞行器上,易碎的К482Т1材料被АМГ61铝镍磁合金所取代。

  1979年至1983年,苏联海军航空兵陆续装备了3架904型地效飞行器,即МДЭ-150(1979年11月3日),МДЭ-155(1981年10月27日),МДЭ-160(1983年12月30日)。为了掌握和使用它们,组建了第11独立航空大队。

  1970年,著名的飞行器设计师А.别列兹尼亚克推出了适于从地效飞行器上发射的舰载导弹。此方案得到了海军领导人的支持,于是向中央水翼艇设计局提出了设计导弹地效飞行器的战术技术任务,任命В.索科洛夫为总设计师。1980年制定了技术方案,1983-1986年在“伏尔加“试制厂建成“鹞”号地效飞行器(903型)。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80年3月26日的决议,决定在第12-13个五年计划中建造4架903型导弹地效飞行器。海军总部则通过了建造7架的决议草案。

  但海军航空兵及其飞行人员都不想与地效飞行器打交道。苏联海军总部对此并未理会。1984年,海军造舰总局向海军航空兵通报了增加地效飞行器数量和在波罗的海舰队组建地效飞行器兵团的计划。计划追加建造22架904型地效飞行器,1988年交付第一架,并继续建造新型地效飞行器。根据苏联国防部1984年10月12日的命令,一架904型登陆地效飞行器列装海军,其飞行速度350公里/小时,正常飞行重量100吨,航程1011公里,飞行重量122吨时起飞滑跑距离2400米,脱离速度230-240公里/小时,水平飞行高度0.8-2.3米,正常载重量10吨,最大载重量20吨。苏联海军列装的第一架地效飞行器——МДЭ-150号于1992年失事,一名机组人员丧生。

  1985年,曾千方百计支持发展包括地效飞行器在内的新式武器的苏联国防部长Д.乌斯季诺夫去世。新任国防部长С.索科洛夫中止了地效飞行器建造计划,而原来的拨款用于扩大核潜艇舰队。苏联海军后来也丧失了对地效飞行器的兴趣,位于里海岸边里海城的秘密基地(距离达格斯坦首都马哈奇卡拉数公里)被废弃了。

  根据国防部长的命令,地效飞行器属于海军航空技术兵器。随后根据海军总司令部的指示,地效飞行器的技术维护、保养和修理由海军航空兵负责。

  但一切并没有结束。1986年7月16日,一架903型地效飞行器下水并被运往里海城。到年底之前在那里进行了续建、试验和出海。

  1988年初,苏联海军总司令部决定委托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研究地效飞行器的非地效飞行问题。推测非地效飞行高度不超过150米,速度400公里/小时。但研究工作后来不了了之了。

  1989年12月,903型地效飞行器进行了国家试验,在世界上首次从飞行时速约500公里的地效飞行器上发射了舰载导弹。但该地效飞行器未能列装。

  应该说,903型地效飞行器在工程方面比“鹰雏”号复杂得多。它飞行高度可达7500米,飞行速度750公里/小时,可抗5级风浪(浪高3.5米),起飞重量约400吨,航程达3000公里。

  同时在高尔基的“伏尔加”试制厂建造了第二架903型样机。由于装备开支削减,建成了近三分之二。1989年3月初决定在在造的样机基础上建造“救援者”号搜索救援地效飞行器。无疑,做出这一决定有1989年4月“共青团员”号核潜艇的失事的因素。

  “救援者”号计划装备最现代化的海上搜索救援设备,它具有903型地效飞行器的性能,能搭载800人。从值班状态到做好飞行准备只需15分钟。其特点是飞行安全性高,作地效飞行时舒适性好。在进行救援时可提供专业医疗救护,包括高压氧舱、外科手术等。“救援者”号用于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组建救援分队。

  1999年12月23日,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巴尔斯科夫海军中将签发电报严令里海区舰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某“雷达公司”签定销毁退役地效飞行器的合同。到2000年初,俄罗斯海军只剩下1架904型地效飞行器和1架既未列装、从1988年起也再未飞行的903型地效飞行器。2001年的国防订货未给修复地效飞行器拨款,因此推测地效飞行器将退出俄罗斯海军编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