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日向记者确认,公司近日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业内人士认为,中缅原油管道的建设将降低我国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为我国开辟新的油品进口通道,进一步保证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
根据谅解备忘录,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包括起自缅甸马德岛、通过缅甸终至中国交付点的原油管道、储运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在缅甸马德岛建设的一个可从超大型油轮卸载原油的码头和终端及附近建设的原油储运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双方同意由中国石油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原油管道项目。管道的设计能力是2200万吨/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此前曾表示,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将着手启动管道的建设。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尘埃落定,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
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
在我国东北部,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103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预计将于2010年底投产。
在我国西北部,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200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北陆上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单线2009年底建成投产,双线2011年底建成投产。
在我国西南部,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是我国传统的石油进口通道。目前,除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进口基本通过陆路外,超过80%的进口原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咽喉通道。中缅原油管道为我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三条陆上油气管道建成投产后,可以承担我国40%的油气进口量;传统的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承担的油气进口量将有望从目前的80%以上降至60%。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