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胸中块垒腕下奔涛--王铎之书法与人生"系列之一 以地为纸书写寒门奇迹(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07:03  大河网-大河报

  

胸中块垒腕下奔涛--王铎之书法与人生
□首席记者姚伟文图

  【“希望工程”之旧模式】

  贫困而艰难的生活中,王铎勤奋好学,倔强而独立。他的表现,引起了舅舅陈耀的注意,在王铎14岁时,陈耀将他接到自己家里,亲自教他学习诗文。

  难得的机会,让王铎格外珍惜,他日夜苦学,并展现出过人的天分。两年后,16岁的王铎考中秀才,离开舅舅家,进入县学读书。此时王家贫困依旧,王铎并不以为意,放学回来等候吃饭的时候,仍拿树枝在地上练习书法。

  这一年,16岁的王铎娶了媳妇,妻子马氏是附近花园村人,比他大两岁,她的父亲是河北香河县令马从龙。尽管王铎家十分贫寒,但这位慧眼识才的马县令仍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此,王铎在经济上得到岳父的帮助,在18岁时,他甚至前往山西蒲州(今永济县)河东书院读书,并开始学画。

  不过,马从龙对女婿的资助并没持续太久。因为人耿直,他“拂大吏意”,被迫辞官返乡。到家的时候,这个多年的“县委书记”仅带回20两银子的积蓄,的确算得上是位清官。

  王铎20岁的时候,他的大儿子王无党出生,岳父丢了官,再没能力资助他,他家生计十分窘迫。这时陈耀再次站了出来,“时相资给”,令他能安心学业。而王铎的苦学和勤奋,在孟津学子中,已是相当闻名。有人回忆说,那时的王铎,“四壁孑无长物,唯书充栋,一切造访交际宴集悉屏去,日坐卧充栋书中……”他自己也表示:“无他好,无他性命,只读书耳。” 21岁时,王铎前去参加乡试,却没能考取举人,但有多年科举考试经验的陈耀从来没有对他失去信心,多次对他说:“子不忧不第。但得志后,不骄于位,不暴于里,如是,则吾始为汝一抚掌,可乎?”

  前途很光明,但眼下却困难重重。此时王铎的书法已颇具功力,但却不足以作为谋生手段。那个时代,科举考试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除此之外,很难有改变自己和家庭困境的机会。王铎最困难的时期,是25岁那年,那是公元1616年,北方爆发大饥荒,贫困的王家,面临断顿的窘迫。这时,王铎在孟津西烟寺读书,曾任大司寇的孟津人乔允升返乡任教于此,他对王铎大加器重,令其他弟子受学于王铎,王铎因此得到经济来源,赖以度过荒年。

  随后数年,王铎多在他舅舅家读书。1619年,舅舅陈耀考中进士,对于28岁的王铎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两年后,他考中举人,随即到北京准备会试,第二年三月考中进士,名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这半年多时间,可说是王铎梦幻般的岁月,他连科及第,带给他的家人、家族一连串的惊喜。

  李根柱先生说,在那个时代,考中进士无疑就是一个奇迹。会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取三四百人不等,明代近三百年历史,共举行会试89次,取进士24846名。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考取进士是多么不容易。而王铎14岁开始读书,用了16年时间,实现了那个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创造了一个寒门奇迹。而在他成功的背后,有着一个旧日的“希望工程”模式:一位出身贫寒的杰出学子,得到亲友乡谊中有识者的帮助,从而获得读书上进的机会,进而取得过人的成就。王铎考取进士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地方文化积淀、人才积淀的重要性,同乡亲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提携,或许历来是中国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模式。

  【翰林院见识千年法帖】

  考上进士不久,王铎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有研究者说,按照明代的体制,进入翰林院就意味着步入了通往中央权力中心的门户。根据《明史》记载,自明英宗之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王铎能进入翰林院,一方面因为庶吉士的选拔标准是“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他当之无愧;另一方面大约也是得到了别人的推荐。有人认为,推荐他的是当时任职翰林院的商丘人侯恪(侯方域的叔叔),但有人认为更可能是他的同邑师长、曾经赏识提携他的乔允升,这时乔允升已回到北京,出任刑部左侍郎。不管如何,这是王铎一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他此后官做得很大,但也经历了太多宦海之凶险莫测。真不知道对于他来说,这个转折是福还是祸。

  不过,进入翰林院的王铎有一点绝对不会后悔:在这里,他见到无数前辈高人的书法、绘画真迹。任职翰林院,就有机会看到皇家内府所收藏的各种书画,各个朝代的刻帖碑拓、名人真迹,相当于进入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宝库。曾经以地为纸习练书法的王铎,此时如一个穷小子突然变成大富翁,他如饥似渴地观赏、临摹,用功之深,无人能比,周俊杰先生《书法知识千题》中有一段描述:“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刻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王铎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可妄为,只有学古才能创新,这话应该包含着深刻的个人体会。而在翰林院的七八年时间,应是他翰墨生涯极为重要的积淀期。在翰林院,他也结交到几位志同道合的书友,他们相互影响,最终都成为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

  30岁考中举人,31岁考中进士,随后进入翰林院,对于王铎来说,不仅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创造了一个寒门奇迹,而且也给他的家人、家族带来一连串的惊喜和荣耀。王氏家祠中的这通石碑记述了王铎的人生与成就。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