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獐 离家百年 重回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2:21  东方早报

  明天起在滨江森林公园野外训练园方最担心游客干扰獐的生活

  獐又名河麂(音jǐ)、牙獐,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外形像鹿但较小,毛较粗,黄褐色,腹部白色,没有角。

  獐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也是目前沿海广大滨海平原唯一野生的鹿科动物,更是上海原土著物种,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

  提醒

  喜欢它 就远远地看它

  ●滨江森林公园要求游客观察獐时应保持距离,不要大声喧闹和追逐;

  ●不要擅自喂食和近距离引诱、抚摸动物;

  ●不要移动或触摸幼獐;

  ●对动物进行拍照时,请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动物受惊吓出现意外情况。

  东方早报记者 余梦

  

獐离家百年

  ▲ 去年9月一群獐在浦东外环带基地玩耍,当时獐是被圈养。赵静 早报资料

  獐,上海的“土著居民”,曾因林地萎缩被迫远走他乡,在离开家乡一个世纪后,又要回归上海大自然。

  昨天,早报记者从滨江森林公园获悉,已在上世纪初就绝迹于上海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11月4日将在滨江森林公园安家落户,开始野外训练生活。

  上世纪初被迫离开家乡

  獐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广大滨海平原唯一的野生鹿科动物,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更是上海原土著物种,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

  早在19世纪80年代,青浦、奉贤等地獐的数量还很多,但随着城市发展,獐的栖息地渐渐被破坏,獐无奈离开家乡另谋出路,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已基本绝迹。

  两年磨合重新适应上海

  随着近年来上海林业的大发展和林地环境的不断完善,适合獐生活的林地环境正在形成,2007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林业部门开始了“獐重引入试点种群”研究,从浙江引入了约20头成年獐,在外环林带浦东段内辟出一块5000多平方米、有水系、有丰富植被的林地,开始了迎獐回“家”的尝试。

  经过一年多的适应期后,獐在上海的成活率超过了80%,初来上海时的20头獐,到2008年8月,家族扩大到了50多头。

  “獐的繁殖很顺利,慢慢适应在上海的生活,但5400平方米的基地对习惯孤居的獐来说显得有些拥挤了。”华东师范大学“獐重引入项目组”负责人表示。根据项目设想,獐将在上海林地里野外散放,市民可以在郊区寻觅到獐的踪影。

  让獐在大自然好好生活

  两年多的磨合锻炼期结束,现在,獐将结束圈养,开始野外散放的生活,华东师范大学獐重引入项目组将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对獐进行野化训练并展开跟踪监测和全面的行为学研究。据透露,11月4日,将有第一批12头獐(6雌6雄)率先入住滨江森林公园。

  人为干扰獐的大自然生活是专家和园方的最大担心,为了给獐营造一个能保持自然生活状态的良好环境,使其不受人为惊吓而影响正常生活习性,园方要求游客在观察獐时应保持距离,不要大声喧闹和追逐动物;不要擅自喂食和近距离引诱、抚摸动物;不要移动或触摸幼獐;对动物进行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动物受惊吓出现意外情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