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补空白点,加强公交有效供给
打“黑车”,源头遏制生存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7:54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海燕)“黑车”的非法营运扰乱了公共市场秩序,侵害合法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来,打“黑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昨天,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召开“依法规范客运市场秩序”专题会议,听取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本市交通行政执法的情况汇报。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如何依法制止非法营运活动、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献计献策。

  “打击‘黑车’,突击整治可能会起到效果,但平时的日常管理更重要。”张建国代表说。刘世才委员说,对屡犯和偶犯要界定。吴志明代表则建议,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黑车”车主的违法成本,如果是屡犯可以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打击“黑车”中,执法的难点在于“取证难”。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汇报说,目前执法取证非常不易。执法中发现一些“黑车”雇用黄牛揽客,这样,乘客与“黑车”司机就不发生现金交易,只得放行。薄海豹代表建议,在“黑车”集聚点,如地铁站边,安装几个摄像头,并在全市联网,取得线索后,就可锁定重点车辆进行监察。孙运时委员建议,对《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49条中有关“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条文,结合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具有针对性的立法解释。

  “‘黑车’猖獗的地方往往就是公交比较薄弱的地方!”吴志明代表点出了“黑车”难治理的症结所在。代表们达成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黑车”问题,还是要从公交布局的设置着手。刘世才委员认为,依然要强调公交优先的落实,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之间的规划衔接要更科学合理,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陈亚娟代表建议,要从源头遏制“黑车”生存的空间。不少代表认为,大量的“黑车”都是在“最后2公里”中寻找到生存机会,建议研究“最后2公里”的出行难。

  孙建平也表示,将研究加强公共交通服务供应相关方案,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以区县为主体,抓紧开通一批短途、廉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

  本报讯 (记者 张骏)“黑车”非法载客扰乱正常的营运秩序,少交税费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拉帮结派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政协委员对最近“黑车”营运明显反弹表示担心。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委员专题座谈会上,委员们普遍认为,加大打击“黑车”力度很有必要,并为整治非法营运建言献策。

  江宪委员建议,在联合执法中要明确执法依据,如“黑车”停车揽客,抓不到“黑车”非法营运证据,可由公安交警以违法停车扰乱交通秩序为由进行执法。许培星委员提出,交通执法部门可与交警部门共享视频等资源,以此锁定违法证据。

  黄天印委员说,已有的成功案例表明,如能为正规车辆提供方便,就能无形中减少“黑车”揽客的机会。

  金忠贤委员提出,举报“黑车”要有实名制,既要有保密制度,又要方便上级部门核查,杜绝举报人与执法人员的利益关联。委员们表示,执法人员要树立文明、为民、透明的执法理念,并及时公布行政处罚的结果。

  委员们认为,“黑车”盛行表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屠海鸣委员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黑车”,就需要对“黑车”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对公共交通的盲点、空白点以及快速成长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跟进。可借鉴香港整治“黑车”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开出社区巴士和夜间线路。凤懋伦委员建议加强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可以优化配置现有的公交线网,拿出一部分重置的资源来填补夜间接驳的缺口。”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关部门通过优化票制结构、加大换乘力度来鼓励人们去改变。”郭翔委员提出,在一时难以伸进各类交通的盲点,但可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小公交”,将“黑车”的客源截流。

  据相关部门透露,本月上海将以社区为主体先期推出一批短途、廉价、便捷的社区巴士。这部分社区巴士主营8公里以内的短驳线,票价为一元,运营亏损部分由区县补贴,市级财政将给予社区巴士一定的购车补贴及油价补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