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獭兔”养育出大产业 峡门镇康杨村獭兔养殖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8:0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我这51只小兔过几天就要出栏了,听技术员说能卖3000多块呢,我的辛苦没白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康杨村年过七旬的杨奶奶见到记者高兴地说。

  杨奶奶的兔棚里整齐地摆放着两排三层高的兔笼,她一边给兔笼里加饲料,一边检查獭兔自动饮水口是否通水,80多只獭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活蹦乱跳。听邻居介绍,杨奶奶的两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每年收庄稼的时候才能回来,养獭兔全靠她,邻居们对杨奶奶直竖大拇指。

  “按技术员说的做,每天打扫兔笼、按时按点喂食,兔子有病就去找技术员帮忙看看。”杨奶奶说,技术员给她养兔提供了不少帮助。

  同村的唐文玉一大早也跑到杨奶奶家来取经:“前几年,我家养了好多长毛兔,可是因为没有技术,最后全死了,每天用背篼装着死兔去埋的时候心疼得没法说。现在有专门的技术员教我们养殖技术,我也有信心养好这些獭兔了。”

  康杨村党支部书记康国惠介绍,今年,峡门镇政府通过整村推进工程为康杨村183户村民每户提供獭兔15只,并由民和县绿之苑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獭兔公司)无偿提供技术和防疫药品,等獭兔出栏后再由獭兔公司统一收购,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据测算,一只獭兔一年能繁殖35-40只小獭兔,除去成本每只纯利润按25-28元计算,政府无偿提供的15只獭兔,一年能繁殖近500只獭兔,农民可增收1.2万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时,碰巧见到了獭兔公司的技术员王玉萍为杨奶奶家的獭兔来“看病”。她告诉记者,“这老太太是峡门镇的獭兔养殖高手,前一阵还被我们公司评为养殖獭兔一等奖,真不简单哪。”

  王玉萍还说,公司给每个养殖村派了2-4名技术员,主要是指导农民怎么解决獭兔养殖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病问题,培养养殖能手,一户带一社,一社带一村,一村带全镇,共同帮助农民念好“养殖经”,走上致富路。公司还要在峡门镇建一个颗粒饲料加工厂,农民养殖成本将会降低。

  据悉,民和县部分农民在2007年自发到山东、河北等地考察,并从山东引进獭兔试养,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快,獭兔养殖很快在许多农户中悄然兴起。截至目前,民和县已累计引进推广良种獭兔种兔16000余只,建立獭兔养殖示范基地2个,扶持培育发展獭兔养殖示范户965户,繁殖出售商品兔14万只,收入达770万元,小獭兔养殖逐步带出了大产业。(作者:马艳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兔养殖 长毛兔 技术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