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忠诚谱就生命的华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08:46  法制日报

  记邯郸市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上)

  本报记者 刘姝宏

  【人物小传】 王彦生,男,1959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起历任河北省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5年7月被确诊患脑瘤后,他仍然坚守职责,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在准备动身参加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平和、真诚、淳厚,平时总戴一副近视镜,没有官味反而颇有学者风范。

  走近王彦生,走近他的同事、家人,走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驻足他曾经住过的地方。他的一生像一幅画卷慢慢舒展开来,透着淡淡的墨香……

  为官清廉一位像普通百姓的“官”

  翻开王彦生有些发黄的入党志愿书,那时还是手画的表格,墨迹不太均匀的黑色字体透着他撰写时的谨慎认真。他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得到过母爱的温暖,但我得到了党的关怀,在学习工作中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浸透着党的关爱,没有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党的事业……”

  “看起来真不像个官,没有半点官架子。”时任河北省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党支书的张德顺至今忘不了第一次见王彦生的感觉。依庄乡是王彦生在曲周任组织部长时分包的乡,是县里最偏远的乡,东路庄村又是最偏的一个村。“四年中王彦生每年少说也来十几次,总共就留下来吃过两顿饭,还是我强留的。就在家,下个面条,就个咸菜,有啥吃啥,真没见过这样的干部。”张德顺告诉记者。

  和王彦生一起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

  “按照分工,在常委中,彦生是分管干部的领导。这在一些人看来,是个相对权重的工作。但是他有权不滥用。尤其是对自己的生活琐事要求相当严格。”与王彦生交往10余年,时任曲周县委书记的杨仲信说,“他老岳母病逝时,除了向我请3天假外,没惊动曲周县的任何一名干部。去年7月他大女儿结婚,他又跟我商量,除了宴请一下在一起工作的老领导外,对下一律不通知,不宴请,不收红包。直到孩子的婚事办完,下属单位好多人都不知道。”

  王彦生出生在涉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幼丧母,是在亲人的怜爱与呵护中成长起来的。自律甚严的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每当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不敢有一点点的放纵,否则我的良心不安。”

  知人善任挑好组织工作的重担

  在王彦生密密麻麻的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妒嫉,让谏言者无虑。”他常对身边的人说:“选人、用人事关兴衰成败,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大群,我们的担子重啊!”

  熟悉王彦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凭党性凭实绩选人用人的组工干部,任何的“潜规则”在他那里都行不通。

  至今,贾建章都对王彦生感激不已。1998年,贾建章时任曲周县白寨乡党委副书记,因所辖的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年度考核中排在了最后,被降职到偏远乡镇工作。

  “当时感觉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王部长来为我做工作,说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走点弯路也是难免的事,关键是自己不能灰心,只要你好好努力,组织上绝对不会放弃你。”当时正赶上曲周县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受到鼓舞的贾建章吃住在村,没日没夜地和干部群众一起调树苗、搞种植、做养护。5个月后,1万多亩林地建成了,贾建章的职务也提前恢复。6个月后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名为乡长任职人选。

  在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的背后,王彦生也“得罪”了一些人。2007年,一位开发商想当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比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找到王彦生说:“只要能当上人大代表,花多少钱都行。”王彦生义正词严地说:“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不是用钱就能买来的!”这个人还不死心,当即掏出两万元钱放下,起身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来,把钱扔了回去。

  “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王彦生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因此,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

  鞠躬尽瘁任职11年的组织部长

  在王彦生的办公室,书橱里、书桌上、小单人床上是一摞摞资料和书,他的工作日志和学习笔记写得密密麻麻。在2008年7月30日那天的日志里,他写道:“与丛西党政领导研究下一步深入开展信访稳定和奥运安保具体事宜……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

  “每天,他都要吃大把的药片控制病情,在奥运安保期间,他却跟别人一样坚持24小时值班,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天假都不肯请。”丛台区委书记杨晓和回忆,有时他头痛得厉害难以忍受,就用椅背顶住头部来缓解。在王彦生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很多清咽利喉药,工作人员说,在他病情后期,已经开始出现吞咽困难,这些药是用来缓解的。

  时任曲周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的冯怀林回忆,在曲周工作时,王彦生就养成了忘我工作的习惯,因为家远,为了工作,他两三个星期才回一趟老家。“熬夜是常见的事,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天熄灯最晚的是书记和他,有时候他比书记熄灯还晚。”

  善于钻研的王彦生任职时所采取的一系列选人用人制度令当地的组织工作至今受益。1998年,他提出干部管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2000年,他提出处置农村“五不”党员措施;2002年,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

  记者在翻看王彦生的个人档案时,却发现这样一位优秀干部除了工作之初的几次奖励外,很难找到他担任领导后的个人荣誉或奖励。“很多次,王部长都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让给下面的年轻干部。”丛台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赵永坤说。

  更难得的是,2002年,曲周县委拟推荐他担任县委副书记,他考虑到符合提职条件的人较多,主动向上级提出,把提职机会让给其他干部。2007年,邯郸市里和区里推荐他担任一个重要的正县级职务,他又找到考察组织说,我身体不太好,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使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在王彦生名叫“山生”的博客里,他写道:“工作30年,变换过几个地方和岗位,从未刻意追求过名利之物,常怀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扪心自问,所得几何?和我共事或接触过的人,说一句‘那是个好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组工干部的时代风范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一名基层干部,让人时常念叨,难;让百姓泣泪感慨,叹为“好人”、“好兄弟”、“贴心人”,更难。

  一名组织工作者,让人心悦诚服,不容易;让干部自觉看齐,成为工作表率、学习榜样、价值标杆,更不容易。

  王彦生,这位基层组工干部,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一往情深、对本职工作的创新创造,不仅生动书写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更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

  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首先就在于政治本色的永远不变,这是王彦生感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内核。面对深刻变化调整的时代,共产党人惟有保持本色永远不变,才能凝聚强大力量,引领发展进步。保持本色不变,王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恪守政治责任。保持本色不变,王彦生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他把百姓安危冷暖记挂在心,见不得群众生活贫寒,每每自掏腰包,爱动感情爱流泪。面对受洪水围困多日的乡亲们跪谢感恩,他在泥水中以跪谢跪,与群众患难与共、血肉情深。他严把选人用人关,公道正派,知人善任,深知“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说得出“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做得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还在于执政能力的与时俱进,这是王彦生被人们发自内心称道的优秀品质。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党员干部惟有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才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会有本领恐慌之虞。只有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强创新能力,成为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才能促进建设学习型政党,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是勤学善思,王彦生善于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性思考。他博览群书,广纳新知,没留下什么临终遗言,却留下了众多书籍和笔记。正是锐意进取,王彦生长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工作。他积极探索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既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根本问题,到哪里工作哪里局面就焕然一新。

  “内心除了感恩,就是凭党性凭良心干好本职工作”,王彦生生前的一句心灵独白,揭示了他作为共产党人所具备时代风范的深层根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懂得了感恩,进而把这种朴素情怀升华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大爱。作为人的良心和作为党员的党性,则使他须臾未敢忘肩头的责任和使命。这一切召唤着他内修政治本色、外铸执政能力,兢兢业业勤勉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永远不变,执政能力要与时俱进。这变与不变,是共产党员具备时代风范的辩证法,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法。王彦生以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内心修为和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新时期组织工作者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必将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当代中国正处于迈向新辉煌的新起点。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党员干部。让我们向王彦生同志学习,融入时代洪流,展现时代风范,把他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续写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