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英已“死”,未来全是“土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00:02  红网

  今年3月,写完《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与梦想》的调查报告后,却是如此感叹:“精英已‘死’,未来全是土豆”,这种感叹来自于现实,来自于我对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命运的关切。这个感叹却耿耿于怀至今,一直在我的头脑里萦回。

  通过写这份调查报告,我对不同年龄农民工的生存价值,发展趋势有了更深了解。我说“精英已‘死’,未来全是‘土豆’”,是因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已经很难找到我们可以称之为的“精英”,而几乎是“土豆”。土豆是廉价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薪也是廉价的,他们也想进入白领和精英界,但似乎总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却是很遥远的。“我奋斗了18年就是为了和你喝一杯咖啡”,那还是第一代农民工的骄傲,如今恐怕不是奋斗18年,就是28年,甚至穷尽一辈子也难喝到那杯“咖啡”。

  如果按年代来算,60年代出生的我们属第一代农民工,当年和我一同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伙伴们,现都奔“知天命”,有的成了杂志主编、知名书法家、董事长、总经理等,他们在珠三角或者其它都市扎下了根,且有房有车,被人们称谓精英一族。我们都是高考落榜者,但那时我们并没有低沉,有的自考大学文凭,有的考律师资格合格证、会计资格证等,有的写小说、散文,加入省市作协……如今这种勤奋好学的风景,在乡村几乎看不到。

  应该说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已与第一代农民工大相径庭。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感到了一种落差:一种乡村与城市的落差。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面对他们最尴尬的却是“工又不工,农又不农”,退回农村,做不了合格的农民;留在城市,又无法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更无法融入城市,因为有一堵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难以逾越。

  妻子的表亲来到了我工作的地方,我给他介绍到一家婚纱厂做裁剪,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技术工种,学会了每月薪金都在几千元,学了一年,但他有一半时间是在网吧里度过的,经常在网吧里熬通霄,QQ的太阳多得耀眼,但工作却被丢了,无奈上街摆摊,又吃不了风吹热晒之苦……这位“80后”的老弟就应了家乡的那句谚语:“驮犁,犁又重;驮耙,耙又重;驮灯芯又无功的人”,至今一事无成,是个十足的“土豆”。这不是个例,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而是好高务远,心多意多,总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当年我们可以背着蛇皮袋(化肥袋)进城,如今他们赚钱不多,但穿着入时,拉着时髦的皮箱回家乡。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父辈们的默默无闻,却是张扬的一代。实际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皮肤早已不再黝黑,乡音不再浓重……

  如果他们在城市里赚不了钱,就扎不下根,在城市就有“漂”不下去的时候,最后只得“漂”回乡村。种地是一门复杂的技术活,原来可能只需要镰刀锄头,现在要懂得怎么操弄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要知道什么种子是良种,什么农药更有效,没有几年功夫干不成。可到那时,他们又不会干农活,能有资本吃闲饭?

  说他们全是“土豆”,还缘于他们的文化素质低。有人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是新生代的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第一代农民,第一代农民工相当一部分人是高中毕业,不少还是大学水平,而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是初中水平,现在很难找到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自学考大学的新生代。资料也显示: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未来不全是“土豆”,首先要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通过一些政策性的奖励措施,鼓励企业输送年轻的农民工到专业技术学校去学习。国家应尽快实施12年义务教育,当实行12年义务教育后,就应对没有履行义务教育的就业者实行一定的就业限制,迫使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尤其是要大力倡导自学成才的风气,记得80年代,我们都以张海迪为榜样,追求知识,追求理想。

  可以说,如果今后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出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的新生代,“土壤肥沃”也就只能生长“土豆”了。令人担忧的是“90后”、“00后”的新生代也会步入后尘,同样难以改变命运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