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牧草返青期提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4日14:51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由于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致使本在9月就逐渐进入牧草黄枯期的南部牧区牧草黄枯普遍推迟了2至12天不等,青海牧区牧草返青期亦有所提前。

  根据省气象局监测资料显示,到10月上旬末,我省20个草地生态监测测站中尚有班玛、刚察和祁连等县的牧草还未枯黄,其余地区牧草开始进入黄枯期。

  针对青海牧区牧草返青提前,黄枯期普遍推迟这一反常现象,10月30日,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林。据李林介绍,近年来,一方面是由于青海省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恢复效应。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气候变化致使草地生态群落生产力、草地植被覆盖度一反持续下降退化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和上升态势。虽然持续偏高的气温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草场鼠害、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但适宜的水分、热量条件使得大部分地区牧草提前3到5天返青,天然放牧时间延长,夏秋季草场利用时间延长缓解了冬春季草场的压力。黄枯期推后,有效生长期增长,牧草盖度、高度及产量逐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总体呈较明显的恢复趋势。

  采访中,李林还在全球及我国气候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介绍了青海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他说,1961年到2008年青海省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暖趋势,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35度。李林说,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在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同时,青海高原雪灾、暴雨、雷击等气象灾害发生频次也发生明显变化,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对青海省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和降水量增多,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青海省气象部门建议,青海应立足“生态立省”战略,加大对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投入,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深入推行高原特色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努力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常态化,确保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作者:于瑞荣 戴随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