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没有墓志、“不封不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06:23  大众网-大众日报

  30日,“曹操高陵”墓室内的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引起广泛关注的“曹操高陵”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曹操陵为何没有出土墓志?确认曹操高陵证据何在?记者29日采访了几位考古界、史学界专家,听他们解疑释惑。

  “曹操所在时期就不应有墓志”

  民众中有一种质疑,认为此墓没有墓志,缺少了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曹操所在的时期就不应该有墓志。”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他介绍说,西汉到东汉年间的葬制,一般情况下以墓前立碑说明墓主人身份。但到魏晋时期,又严禁在墓前立碑,因而才出现将小型墓碑埋入墓中的情况,但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墓志。真正在墓中设墓志并形成墓葬定制,是在北魏以后。

  “曹操高陵的年代属于东汉末年,正好处在废除墓碑、墓志还没有出现的过渡时期。”郝本性说,“加上曹操掌权后禁碑,主张薄葬,因此曹操高陵没有墓志是正常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没有找到曹操高陵有墓志的记载。”

  陵墓为何“不封不树”

  正在发掘的这座墓葬规模巨大,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但该墓未发现帝王墓上常有的巍峨封土。

  “正是这一点,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郝本性说。他介绍,曹操生活节俭,不封不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因为组织过盗墓,目睹古墓被盗掘的惨状,他惧怕自己的陵墓被盗。

  为了筹集军资,曹操曾在自己军中成立了专门的盗墓机构,有专门的军官负责盗墓,设置了“搜金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

  “正是由于不封不树,墓口没有标志,不容易被发现,曹操墓地何在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之谜。”郝本性说。

  出土文物符合曹操薄葬制度

  虽然多次被盗,但曹操陵墓中仍出土不少文物。有人认为,这与曹操薄葬的特征不符。

  曾经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国河,认为,这个墓不管从规格、形制、随葬品来讲,达到了王侯级并符合东汉晚期的特点。

  郝本性告诉记者,这次墓中出土的250多件文物,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器物,小陶俑仅有十几厘米高,也很粗糙,墓中也没有壁画,肯定是薄葬。

  (据新华社郑州12月30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