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操墓两女骨都不是卞夫人 此前专家曾声称骨龄50岁的遗骨就是曹妻,后被外界批评史书明载卞去世时70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1日03:28  南方都市报

  

曹操墓两女骨都不是卞夫人
昨日下午,河南考古所在郑州召开说明会回应质疑。本报记者 孙涛 摄

  

曹操墓两女骨都不是卞夫人
曹操墓出土文物。 新华社发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京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发布会上称在墓室中发现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女性遗骨主人一个在50岁左右,一个在20岁左右。如果真的是曹操墓,那么两个女子是谁呢?

  在50岁左右尸骨是卞夫人这一“权威说法”流传几天后,昨日河南省考古所召开的说明会上,河南考古专家终于承认,不管那遗骨是谁——— 肯定不是卞夫人。

  网友“佩服”专家算术

  12月28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公开表示,头盖骨研究结果中年纪50岁左右的应是卞夫人。而20岁左右的遗骨身份,“目前无人能够确认”。他认为“一男二女同葬”也许是当时流行的风俗。权威专家刘庆柱的这一说法被广泛报道。

  刘庆柱还具体解释说,卞是230年埋葬的,晚曹操10年。卞嫁给曹操的时候是20岁,身份是娼妓。丁夫人被废了以后,曹操到了建安,已经到了公元210年左右了,当时才立王后,年龄两个人最少差20岁。曹操死时是66岁,当时她是40多岁,再过10年死了,刚好50多岁,和头骨鉴定结果年龄一致。

  但很快就有网友和学者指出,史书上明确记载了卞夫人的生卒时间———生于公元160年,死于230年———去世时70岁。对于专家能够算出那具遗骨和卞夫人年龄一致很多网友都表示“佩服”。

  “曹操墓里躺着曹操和两个女人——— 没有一个是曹操老婆。。。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著有《曹操墓研究》的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说《三国志》里写得很清楚,卞夫人去世后与曹操合葬,卞夫人去世时是70岁,与发现两个女性头盖骨检测年龄不符。而且墓中肯定不会有三人合葬,那另一个女性头盖骨是谁的应有合理解释。

  专家:两具女骨是谁问题不大

  在昨天的说明会上,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承认,遗骨肯定不是卞夫人。

  郝本性称,两骨女尸骨目前能认定的是其与墓主有密切关系,不排除是“从死”的婢女或殉葬者“先秦商周时期都有殉葬存在,汉末魏晋时期较少见,但也不排除,因为即使到明英宗时期,也还有殉人一说”。

  但郝本性承认,卞夫人生于公元160年,死于公元230年,安葬时70岁,这两具20岁和50岁的骸骨肯定不是卞夫人,具体身份还有待研究,“年轻些的身份也不是大问题,多半是对主人忠心的宫女或丫环什么的”。

  河南考古专家:曹操墓不容置疑

  考古所召开说明会回应各界质疑,表示认定曹操墓已上报国务院

  “已公布确认的曹操墓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今年84岁的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候一头白发,在昨天下午河南省考古所专门召开的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上,语气坚定地表示。

  “之所以选择在今天举行这个说明会,就是因为国内沸沸扬扬的议论”,会上,相关专家承认遭遇大量学者和网友的质疑。“因此,我们在今年最后一天,特地再次召开这一说明会”,河南省考古所研究员杨振威开门见山。

  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杜金鹏、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候、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河南省考古所领队潘伟斌等6位专家,对民间所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回应。同时,河南省考古所透露,目前在确认为曹操墓的2号墓考古工作已完成2/3,1号墓的考古工作也将于今年3———4月份全部完成。

  河南省考古所所长孙新民称,目前西高穴墓地正按程序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准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率发布?

  国家文物局同意我们发的

  自曹操墓被发现这一考古成果公布以来,部分学者和社会民间普遍认为“认定其为曹操墓的证据不足”、“发布其为曹操高陵”的结论过于急躁草率。

  对此,河南省考古所所长孙新民解释,事实上,在经过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8年12月12日,就已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进行考古发掘,直至2009年12月下旬,其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前后共历时一年。

  孙新民称,在西高穴被盗古墓发掘前期,即2009年4月6日和2009年6月4日,河南省文物局曾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方案进行论证。在发掘后期,国家文物局又于2009年11月9日、2009年12月13日前后两次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先后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相关专家。

  “我们对曹操高陵的认定,是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才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发布的”,孙新民称,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曹操高陵的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称号不对吧?

  只有“魏武王”才对

  至于有网友质疑西高穴大墓中出土的铭石牌刻“魏武王”这一称谓可能不符合对曹操的称谓一说,河南省考古所专门对历史上曹操的封号、谥号、庙号、陵号作了说明。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其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出土刻铭石牌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只有死后这一阶段称魏武王,石牌不大可能铭称‘魏公’或‘魏王’,更不可能称‘武皇帝’和‘魏武帝’”。

  “史载曹操元月份逝世,4月份葬,这时只能称魏武王,从名称上就基本能敲定墓主身份。”朱绍候说。

  盗墓贼可信吗?

  一般现代人伪造不出来

  此前报道“魏武王”石牌是从盗墓贼手中缴获的,网友怀疑“那些文字是否真是东汉末期文字?石牌会否是盗墓者后来放进去的冒牌物呢?”

  河南省考古所表示,其实证实曹操墓的刻铭石牌等物件,远不止从盗墓人手中追回的那一个“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和一个慰项石,而是总共60多件文物,部分已经残缺不全。这些形制、质地的文物应为首次考古发现,基本未见于传世品之中。就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也共有8件,另外7件分别包括两个“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戈”、两个“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

  “石牌刻铭文字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俗称‘八分’,是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郝本性称,从大墓出土、征集刻铭石牌及慰项石等文字资料、包括刻有官称的画像石,无论从汉字书体特征,还是铭文体例,其年代都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再从这些文物的形制、制法观察,尤其是从铭刻随葬用品名称所见内容的角度分析,绝无一般现代人可以伪造的可能”。

  骨龄差6岁?

  差5-10年都算正常 DNA鉴定还要等

  墓中男性遗骨骨龄60岁,而曹操去世时是66岁,怎么差了6岁?河省南考古所所长孙新民表示这很正常。“如果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人头骨,通常允许有5年的骨龄差异,何况所出土人头骨保存并不完整,这种情况下出现5-10年的年龄差异,也都属正常”。

  那能否运用现代DNA技术识别墓主身份呢?河南省考古所表示,尽管现代DNA技术运用广泛,但从生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古代人类遗骸中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在考古学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当前其研究方法与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因此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孙新民称,DNA测定人骨的结论还需要时间。

  本报记者 杨晓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