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谨防贵族班衍生的马太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0:05  红网

  日前,记者接到灵璧县一位小学生家长的投诉,称当地一些小学校园存在这种“贫富班”现象,家长交钱的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小班教学质量更佳,且教室内设置空调、彩电、DVD等教学设施,大班则是拥挤不堪,设施简陋。(1月5日中国新闻网)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曾提出过“有教无类”的理念,其强调的便是平民教育和教育公平。对照今天出现的贵族班,我们只能慨叹被呼吁了两千多年的教育公平直至今天还未能得到全面而真实的践行。联想到之前饱受舆论批评的湖北黄石小学贵族班,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听说贵族班了,在当前教育产业化趋势愈演愈烈的状况下,相信黄石和灵璧的贵族班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还有更多的贵族班潜伏在各个角落未被揭出而已。

  贵族班和普通班之间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上的差距不禁让人想起了社会学上的“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实的情况是,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富人通过现有资源为下一代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而社会资源有限的穷人后代只能分享有限的教育资源,起点的不公,造成的直接结果便是社会流动趋于停滞,富人的后代通过良好的教育继续上代的辉煌,穷人的后代则继续贫困。

  特别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情况下,人为地将教育资源割裂划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贵族班造就的是教育不公,教育不公则进一步影响社会精英的再造与循环。在一个教育不公的社会,社会精英循环的难度可想而知,社会流动的活跃程度也将大幅下降,那么这于一个社会的自然资源、物质财富、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都是极其不利的。

  如同科举制诞生前的时代,士族和庶族之间等级森严,国家人才的选拔、社会精英的流动完全为门阀士族所把持。于是,富过三代者比比皆是,穷者益穷更是不胜枚举。但是,这样的社会注定了其创造力与发展上的局限,因此,直至科举制被创造,人才重新得到流动,社会精英开始循环的唐宋之后,中国才迎来了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虽然贵族班只是当前教育痼疾中的一小部分,绝非主流,但是防微杜渐的心态还是提醒我们对此现象的危害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并且要尽早铲除贵族班滋生的土壤,还社会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

稿源:红网 作者:叶青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