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贫富班”里装着一个富人与一堆穷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0:08  红网

  安徽灵璧县西关小学校园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钱的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家长认为学校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国家教育的宗旨,而且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安徽商报1月5日报道)

  “贫富班”并非什么稀有现象,在过往的新闻中,可信手拈来——四川曾有中学为有钱并缴费高的学生专设“封闭班”,学生穿红色校服,而“普通班”学生穿蓝色校服,贫富等级泾渭分明;此种现象也发生于一些幼儿园,娃娃们被按照缴纳费用多少不同,而分成不同班级,分别在有无空调、有无钢琴的教室进行教学……

  面对这些现象,自然而然会令人产生不平之感,指责教育机构的职德沦落和公平塌陷。但这些泛起的校园怪状的制造者,总会讲出一二三四五的理由——比如灵璧县西关小学校长称这属“历史遗留问题”,还称“富班”家长反对裁掉“富班”,借“民意”之口来搪塞记者。不管怎样,功利化教育、歧视性教育的帽子,是必然会扣到这所学校的头上的。至少对那些“贫班”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这段教育历程搜遭受的耻辱和歧视,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是会形成积极激励的作用,还是消极打击的结果,固然不得而知,但内心上必然已经打下了“贫富有别”的深刻烙印,之于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与走偏影响有多大,实在不敢深说。

  上古之人发动起义,质问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一颗“平等”的石子,抛入哲学和人权构建成的历史长河里,阵阵涟漪泛起,及至今天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但由“贫富班”发散看开去,我们发现社会上仍存在畸形而守旧的人“种”观——种种贵宾服务与平民服务存在巨大的公平割裂,“富二代”“贫二代”称呼里存在对立的情绪和狭义……人群之间的裂隙越大,社会矛盾就越来越明显——这几年多发群体性事件,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代表富裕含义的“宝马汽车”字眼的刺激,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代表权贵的“官员子女”身份的敏感,就能激发公众的愤怒而致失去理性,给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财产甚至生命损失。此景之祸,无需赘言,尽可在新闻媒体与网络舆论中找寻。

  因此,于我看来,所谓“贫富班”只是封建社会畸形“人种观”复辟的一个小小侧影,其后隐藏着部分社会公众与平等理念、与人权伦理相扭悖的权贵心态。那么若只调查处理这一个“贫富班”学校,不过是对一个病变肌体进行了一次挠痒般的小手术,难遏其疫继续传播恶化。“人种观”的真正治本疗法,应在社会足够公平的基础之上进行——只有收入分配、教育资源分配、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等等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方方面面,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之后,才能消解相对富者的优越感、相对贫者的惶恐感,才能真正达到“人人平等”的和谐境界!

稿源:红网 作者:王枪枪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