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矿开采零死亡”何时能与国际接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0:09  红网

  金融危机的侵袭致使更多的西方人去阅读《资本论》,去了解马克思。可你要是纵观一下国内的各大煤矿开采单位,你会发现我们的煤矿主管人员深谙马克思的话语,尤其是那句:“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我不敢妄加揣测他们的利润是多少,但起码在同样的位置,国外的煤矿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人的生命安全,而不仅仅是把利益放在首位。据了解,目前,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等国,已经实现了“煤矿开采零死亡”。在煤炭占国内生产能源1/3的美国,煤矿的劳动安全水平已经比从事渔业、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还要高。(1月5日《中国青年报》)

  矿难,国人挥之不去的阴霾。一次接一次的事故让我们的心被揪成麻花状,痛,却爱莫能助。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很尴尬,是该以一种期许的态度去祈祷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还是用一种无助的眼神去鄙视这些漠视崇高生命的负责人呢?

  刨根究底,不顾一切地追逐利益最大化是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资源就是金钱,追求最大程度上的利益在这个高速变革的社会比比皆是。社会的价值衡量标准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导致社会的很多方面变了味儿,变得畸形,变得不再真实。显然,煤矿这个暴利行业更是不能脱离这样变味的“离心力”。

  面对矿难,我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官员、政府为事故而奔波。第一次我们会为领导们的第一时间拍案叫好;第二次我们会支持领导惩治漠视生命的决定;第三次我们就会开始质疑为什么事故依然高发,而不是在一次次的整治之后有所改观,难道对于生命的尊重还不足以引起更高的重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事后的重视,然后撒手不管;我们要的更多的是事情的卓有成效,要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完美。我们总是在讲要与国际接轨,不知道我们的煤矿开采”什么时候能与国际接轨一次。

  社会“居安思危”思想的缺乏,让我们在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上措手不及。2006年1月,加拿大一座钾盐矿发生火灾,72名矿工被困井下26小时,全部获救。这是因为,加拿大法律规定,井下必须设有密封“避险站”,内部有充足的氧气、照明、食品和水,并与地面保持通信。所以,尽管矿难时有发生,但几乎没有人员伤亡。而在中国大地上,这样的“避险站”几乎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

  国际接轨,要的不是口头说说,而当实实在在地做好利于百姓的接轨。况且“煤矿开采零死亡”这样的国际接轨代表着一个社会、一种文化对生命的尊重,就让我们尝试接轨一次吧!

稿源:红网 作者:赵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