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张购物卡的“利益链”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0:15  长江商报

  可让商家提前“享受”更多的现金流 黄牛党借机牟利

  在超市里选好了商品后,刘小姐走向卖场收银台,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卡递了出去,这是单位发的面值200元购物卡……如今在武汉各大消费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持购物卡消费的顾客。除了各知名商超企业发行的购物卡外,如今还出现了专业发卡公司发行的“一卡通”购物卡。

  小小的购物卡,涉及到发卡机构、商家、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甚至衍生出一批专门以倒卖购物卡为生的“黄牛党”,其中涉及到的“蛋糕”可能多达数十亿元。

  近日,针对购物卡“生态链”的构成和各方利益关系,记者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万方 刘嗣晶

  购物卡有助提升占有率

  圣诞、元旦刚过,商家迎得虎年“开门红”。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一波波购物潮中,不少市民都在使用购物卡消费。

  平安夜,很多市民在商场血拼,一位孙小姐挑好衣物就去收银台,她掏出该商场800元现金卡付了款。记者在现场看到,半个小时内,有七八位持购物卡消费的市民。

  据悉,目前武汉的大型商超都发售了自己的购物卡,该卡仅限在发行商家所在卖场内使用,等同现金。其中多以本土商超为龙头,因为他们网点多,业态丰富,消费者选择空间比较大。

  为了打动大客户、引来更多目标客源,不少商家主动给出了“返点”优惠。记者从几家商场获悉,购卡满1万元返100元,购卡额度越高,返点越高,一般返利在1%—2%。

  某大型商场的企划人员告诉记者,在商场推广购物卡,主要是为了锁定目标客户。“我们发行的卡,只能在我们的门店内使用,提高市场占有率。”

  购物卡让商家“现金为王”

  记者了解到,武汉一家大型商企,每年购物卡的销售额达到7—8亿。据悉,有商家每年发行上千万张购物卡,按照每张卡一元的制作成本算,每年要花上千万。商家为何愿花这笔钱?

  “商品还没卖出去,钱已先收回来。”据某商场主管介绍,商家之所以热衷于发购物卡,关键在于购物卡能提前带来现金流。与此相比制作购物卡的成本,根本不算什么,还不说购物卡可回收反复使用。

  该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家年发行10亿元购物卡的商户为例,短期消费客户若占50%,商家可获得5亿元的存量现金,减去1%—2%的返利,按最保险的方式存入银行,可获取6%—8%的协议贷款利息。还有因过期、损毁、零头放弃等各种原因,每年有5%的卡内残值,一年就有10%以上的纯利润。这也意味着,年发行10亿元购物卡的商户,一年就可赚1亿元利润。

  “很少有商家把这笔钱存到银行,更多是用来再投资,钱生钱,赚得更快。”该人士说。

  探访》》》

  购物卡“方便”了谁?

  商家发行购物卡,除了方便市民外,黄牛党也成了受益者。他们靠倒卖购物卡,从中获利。

  黄牛党的生财之道

  “各种购物卡都有。”近日记者在武昌一家商场门前看到,一黄牛党在当街发放名片。记者看到,名片上售卡范围包括武汉几大主力商企以及加油卡。

  该黄牛告诉记者,一般购物卡打9.5折。记者询问购物卡是真的吗?是从商场团购的吗?

  该黄牛透露,他们都是收购市民不用的卡,再倒卖,去商场团购,返点太低,根本没钱赚。卖卡的同时他们也收卡,跟过年收名贵烟酒一个道理。

  在武汉赶集网,一位黄先生发帖称:“高价回收各大商场、超市购物卡。其中,某商场300元面值,有效期一年的卡为9.0折;某超市有效期一年的卡为9.0折;还有各家购物卡价格的咨询电话。”

  市民:“兼职”黄牛党

  除专业黄牛党外,很多市民扮演兼职黄牛角色。

  谢女士说,她先生单位经常会发购物卡,家里用不完,她就找人卖出去。

  前段时间,谢女士的先生单位发了5000元的购物卡,她在网上发帖子,9.5折销售。2天后,她与购卡者约在水果湖交易。两人去附近超市验卡后,谢女士拿到4750元现金。

  商场:不回购购物卡

  商场有关人士坦言,商场购物卡销售返点很少,与电影院和月饼厂商不同,他们团购折扣很低,而市场价居高,很多黄牛党从中牟利,先从厂家批发再零售给消费者。若黄牛从商场购买购物卡,以1%返点来算,卡不可能打到9.5折。

  该人士分析,如今单位发福利,以及送礼、公关等活动对购物卡需求很大,同时衍生大量闲置购物卡,黄牛党从消费者手中收购不用的卡,再低价贩卖出去。

  “商场不可能自己回购卡,因为售卡后商场获得了现金流和扩大了市场份额,回购卡相当于把到手的蛋糕让给别人。”该人士表示。

  一卡通:是烫手山芋还是香饽饽?

  数以亿计的发卡蛋糕,不仅让各商家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有一些科技网络公司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当起了“过路财神”。

  第三方支付争食

  因为商家自己发行的购物卡只能在本商场内使用,持卡人购物受到了一定限制,一种可以打破商户限制的“一卡通”悄然流行起来。

  据了解,这种“一卡通”是由第三方公司搭建支付平台,并与各商户谈消费折扣,持卡人只需要持有“一卡通”,就能在百货、超市、家居、家电、娱乐、餐饮等多个领域消费。

  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伍新木分析,这种消费模式实际上是组成消费者联盟的团购消费模式,国美、苏宁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代表。这种模式可以达到企业、员工、银行和商家的多赢局面。

  目前,武汉的第三方支付品牌主要有汉卡、商融通、银通卡等。其中,银通卡的经营时间稍长,而汉卡和商融通均是去年下半年刚刚面世。

  商户与渠道之争

  数以亿计的发卡蛋糕遭到外来者的“蚕食”,各商家对此有何看法?

  “商户一听到我们这种模式,都比较紧张和担忧,因为这必定影响到他们自身发卡的数额。”武汉商银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琼介绍,但是现在大部分中小商户已经接受了这种模式,大型商户因为自身购物卡销售良好,暂时还有抵触情绪。

  据分析,因为中小商户在发卡上的竞争优势比不上大商户,越早加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能尽量地拉拢一部分客户来消费。

  汉卡、商融通、银通卡为例,目前加盟的百货类商户主要是“过江龙”,而武汉本土商业的身影则很少见。

  商户不接受这种模式,归根到底一个“利”字。

  业内人士介绍,武汉某大型超市一年发卡额度能达到3—4亿,靠着这笔资金,这家商户在没有找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一年内拓展了数百家新门店。

  但因为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商户的局限性,注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据了解,虽然武汉的第三方支付品牌刚刚兴起,但这种模式早已在北京、上海等地流行开来。以北京著名的第三方支付品牌“资和信”为例,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50多亿元。

  观点》》》

  购物卡由谁来管?

  2008年,厦门来雅百货中山店悄然宣布倒闭,引发了一场零售业购物卡的信用危机。那么究竟购物卡有没有人来管?

  商家发卡缺乏监管

  “商场发售购物卡相当于是一种融资,存在风险。”一商场有关人士坦言,目前商户发售的购物卡,除了财务制度上的监管外,确实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

  该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购物卡时尽量选择有实力,有诚信的大企业。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厦门市贸发、工商、国税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管理的通知》,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监管,率先在全国采取行业手段加强对购物券(卡)的管理。但目前武汉尚无出台类似的规定。

  业内人士介绍,购物卡为何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商家舍不得放弃巨额的利润和现金流。而因为这些商家又是各地的纳税大户和支柱企业,所以地方政府和相应监管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IC卡是发展趋势?

  与商家发卡相比,第三方支付发卡机构因为在名气上比不上已有商户,更需要第三方监管。

  目前武汉第三方支付公司均想到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法。如商融通卡与中国银行合作,研发了独立的支付终端,采用IC卡技术,资金也由中行全程监管与清算。

  “IC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武汉商银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琼介绍,以往的磁条卡容易被复制和盗用,金融风险高,而IC卡可以加密,每个扇区可以写入数据,进行未来的活动拓展。今后,一张IC卡有望当一个“电子钱包”,一卡走遍武汉。

  声音》》》

  商场员工: 一年发卡任务40万

  小黄在一家商场工作了几年,如今升为小主管。节假日没休息不说,一年他还有近40万元的发卡任务。

  “买卡不?购物一定要找我。”小黄无奈地说,每次碰到熟人,他就会拉购物卡的业务,搞得像推销员。任务完成不了,还要扣工资。

  据悉,为了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源,一些商场每年都给员工摊派发卡任务。小黄说,一般员工每年的任务是2—3万,职务越高,任务越重。而小黄作为小主管,40万还不算高。

  公司给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小黄批零兼收,不管是几百元的购物卡,还是十几万的购物卡,只要有人要,他都接单。

  每年年初,小黄的QQ签名换上“推销XX商场购物卡,有返点”。小黄说,除了找亲戚朋友外,他会找老客户推销,同时在网上发帖。

  当然,网上有很多黄牛倒卡,折扣比小黄低。但小黄会积极宣传他的优势:正规渠道,可开发票。

  小黄透露,公司除返点给购卡者外,员工销售购物卡,也有少量提成,但有时候为了拉拢大客户,他会主动把自己的提成让给他们。这样下来,一年还可以勉强完成任务。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