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第一商人”孟雒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3:23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曹长兴翟伯成

  前不久,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在央视八套热播,该剧以孟雒川在商业历程中的失败与成功,以及其充满辉煌和传奇的一生,展示儒商独到的商业理念和精神境界。

  孟雒川,名继笙,生于清咸丰元年(公元 1851年)章丘旧军孟家,卒于民国 28 年(公元 1939年),是孟氏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东方第一商人”的美誉。

  章丘旧军孟家,在历史上是名扬海右、声誉齐鲁的豪绅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豪商巨贾。孟家初为平民小户,自明中叶贩卖土布,经营有方,至清乾隆年间,有较大发迹,进城设店铺,由行商变为坐贾,开创“祥”字号。

  欲齐家业必学勤俭

  孟雒川幼年丧父,由母亲带大。孟母曾聘章丘名儒李青函先生为师,但孟雒川“性颇顽皮,不喜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一次,老师找孟母说孟雒川逃学之事,孟母于当日令其在中厅罚跪。管家发现后,便婉言规劝,孟雒川听不进去,拉着管家的手说:“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过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回答不出。当孟雒川把所需砖瓦、木料、工日娓娓道来时,管家很是惊讶,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孟母和孟雒川的三伯父孟传珽 。自此,孟家凡房院营建,常让孟雒川参加。

  像孟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建房修屋是常有的事。为了让匠人们多干活、干好活,孟雒川想出一个办法,雇两伙瓦匠,用同样多的人,同样的料,在同一个院落里盖同样大小的屋。开工后,他就暗地里分别找两伙瓦匠的工头,对这个说,你要是能把这座屋提前盖成,我可以多给你一笔钱;又对那个说,你如果能盖得更好,我就不会亏待你。这样一来,两伙瓦匠都想压倒对方,你追我赶地拼时间、拼质量,这自然是雇主最想看到的。

  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对某一问题一时无措的时候,孟雒川常常胸有成竹地提出精辟见解,使众人折服。他 18 岁时,三伯父孟传珽 见其颇有心计,便令孟雒川掌管企业。从此,他便以东家身份常驻济南,有时也去北京、天津等地巡视,俨然成了资东兼经理。

  孟雒川对内部管理十分严格,也十分节俭。无论店员还是家人,平时一律粗茶淡饭,用他的话说就是:“欲齐家业,先丰物产,欲丰物产,必学勤俭。”

  瑞蚨祥曾有一位负责裁剪的师傅叫周寿臣,是京津一带有名的裁缝。一天,孟雒川来到裁缝房,看到周寿臣将大块的布料熟练地七折八叠,大剪刀左铰右剪,一件件衣料就出来了,而且下脚料既小又少。孟雒川产生了兴趣,便问:“像这种蓝色平面布一匹能做几套衣服?”周寿臣顺口回答:“八套。”

  孟雒川半信半疑,以往每匹布只裁六七套,现在竟能裁出八套?他取过一匹布放在周寿臣面前,让其裁裁看。结果,恰好裁出了八套。他站在周寿臣身旁,瞅瞅这里,望望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周寿臣认为东家是在怀疑自己,于是把手中的剪刀往案上猛地一放,气冲冲地说:“我是凭手艺吃饭,东家这样对我不放心,我可以马上卷铺盖走人,你另请高明吧!”

  在场的人都替周师傅捏着一把汗。谁料孟雒川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心平气和地说:“周师傅误会了,我看你手艺超群,十分佩服。刚才我在琢磨,一匹布能不能裁九套?哪怕是八套半?如果能行,节省的布料你我可以二八分成。”

  自此之后,周寿臣更加卖力。孟雒川则高兴地对人说:“周寿臣手艺高明,像他这样的能手就是天天顶撞我,我也不介意。”

  孟雒川勤俭持家,有时近乎“吝啬”。年轻的店员也常利用这一特点来偷懒。他们见孟雒川不在家,就偷偷在后院玩牌,为了防范东家突然进来,事先抓把豆撒在大门口。孟雒川回来见满地是豆,边斥责边捡豆,等他捡完豆,闻讯的店员们也早已把牌具收拾起来了。

  至诚至上童叟无欺

  孟雒川接管家族事务后,便极力向京、津、沪等大城市拓展生意。1893 年,有诸多优势的洋布大量涌入我国。虽然祖上靠卖土布起家,但孟雒川不拘一格,冲破思想桎梏,出资八万两白银,精巧装饰门面,细致布置店堂,在位置极佳的北京大栅栏开办了瑞蚨祥,经营起了洋布。

  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孟雒川在天津、青岛、烟台、保定、上海、沈阳等地都开设了瑞蚨祥分号,店面达26处,开创了连锁经营的先河。

  北京瑞蚨祥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开业后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一时间名声大作。北京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可见当时的瑞蚨祥是何等的风光。

  当年北京大栅栏一带布店云集,能在此地站稳脚跟,经营上必然有与众不同之处。

  孟雒川经营瑞蚨祥,奉行“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理念。一般绸布店价格都是抬高价格,让顾客可以讨价还价,而瑞蚨祥则不同。许多顾客货比三家后认为,瑞蚨祥虽不能讨价还价,但价格的确很公道,而且质量又好。

  孟雒川用严格的店规约束店员的言谈举止,使每一位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在瑞蚨祥,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专为顾客设立的茶座,顾客可以在这里一边歇脚、聊天,一边享用免费的茶水。茶的质量决不含糊,哪怕做的是一笔小买卖,赚不到一壶茶钱也绝不敷衍。

  在价格不稳定的年景,如果当天有顾客以某一价格买回了绸布,第二天又回来买同样的布,尽管此时的价格已经提高,那么瑞蚨祥宁肯赔本儿,仍会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他。

  孟雒川寻求创新,首创“礼券”,就像现在的购物卡,既方便了送礼者,也方便了受礼者,因而大受欢迎。瑞蚨祥还实行“卖布放尺”的“促销”措施,即顾客买一尺,商店给一尺一寸,顾客要一丈,商店给一丈一尺。

  瑞蚨祥以货真价实、服务周到赢得了广大顾客。

  屡遭劫难郁郁而终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把大火使大栅栏满目疮痍,瑞蚨祥也未能幸免,店内所有账目和物品化为灰烬。不过,孟雒川并没有被这场巨大的灾难所打倒,历时一年又重建瑞蚨祥,并毅然向社会郑重承诺:凡瑞蚨祥所欠客户的款项一律奉还;凡客户所欠瑞蚨祥的钱物一笔勾销。

  瑞蚨祥非凡的气魄和商业信誉,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时被传为佳话。淳厚与诚信,使得瑞蚨祥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霸主,也为其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财源。曾经在北方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山西康百万,山东袁紫兰,两个财神爷,抵不上旧军孟雒川。”

  但遗憾的是,孟雒川不像西方的商人那样,把赚来的钱转化为企业资本,而是回到家乡广置良田,买地成为他最大的嗜好。至今都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马从章丘跑到烟台,一路都跑不出孟家地。

  孟雒川也非常讲究宅院建造,孟氏庄园的宅第、楼馆、明堂、怡园各具民族形式和宫院特色。他主张活人住阳宅,死人住阴宅,两者都不能偏废。在其倡导下,兴建了孟氏祠堂,结构造型完全仿照邹县孟子庙样式。飞檐流丹,金碧辉煌,面积达到了5000多平方米。不论是现世的朱门巨宅,还是阴曹的冥府仙境,用工之多,耗银之巨,都是十分惊人的。而所费之资,皆来源于他的“祥”字号商业。

  巨大的财富积累让孟雒川光宗耀祖、极尽奢华,但树大招风,也招致了“章丘首祸”土匪张鸣九的不断骚扰。为了除去这一心腹大患,1928年,孟雒川花重金请军阀孙殿英前来剿匪。

  然而孟雒川这回打错了算盘,驱狼反添虎,孙殿英这边剿了匪,那边却佯装退兵,派了两个团又杀了回来,不仅将孟家金银细软劫掠一空,而且一把火把孟氏庄园付之一炬。这次劫难使得已78岁高龄的孟雒川深受打击。

  但是这一劫并没有伤到瑞蚨祥的元气,真正使瑞蚨祥开始走向衰败的,是1937年。这一年,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济南沦陷,日本侵略者勒令各绸布商将存货全部呈报,并限令定价。没过多久,瑞蚨祥的流通资金便损失殆尽,经营每况愈下。一代大商孟雒川也郁郁而终。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瑞蚨祥这个老字号才重焕生机。而开国大典上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红绸,就出自瑞蚨祥。

  ·相关链接·

  孟氏营销战术

  □ 王佳声 整理

  预测为先,乐观时变

  孟氏经商思想既根植于儒家的“经世致用”的传统,又受中国古代富商名贾经商哲理尤其是白圭“乐观时变”的影响,善于预测商情。

  “庚子”事变以后,瑞蚨祥的店员在逛游公园之际,获悉广东的祥云纱等紧俏,孟雒川便亲自直赴广东购货,购来大量祥云纱等,果然销售很快,于是连续采购,赚利甚丰。

  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思想。价格涨跌有一极限,“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一贵一贱,极而复返”。其经营之道在于顺应这种规律,即孟雒川所说的“顺其恒”,在商品贵到适当程度时要及时抛售——“贵出如粪土”,而在相当贱的时候,尽力适时购进——“贱取如珠玉”。不能因价贵而守货惜售,也不能因价贱而观望不前。

  货赶头先,质量为本

  “祥”字号在进货方面灵活多样。对市场奇缺商品采取“抢购、多购、独卖、多赚”的策略。1930年前后,在北京、天津,5000元一件的貂褂及上等的玄狐、金丝猴、白狐崽等稀有皮货,大都被瑞蚨祥所垄断,独擅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对品种零星,花色规格多变的商品和新产品,“祥”字号则采取“勤进,小进,多样”的办法。对一般货源充足的商品采用“随进、随销、细水长流”的战术。在进货时间上讲究“货赶头先”,“宁让货等客,不让客等货”。采取季前备好,季中补号,季末不进只甩货的策略。

  “祥”字号向来以货真价实著称。从他们赖以起家的绸布来说,一是自染色布。瑞蚨祥等“祥”字号以卖土布起家,后卖色布。为保证质量,自购良布坯和优质染料,加工精染,质量保持一贯,决不以次充优。

  1930年后,机器染厂的蓬勃发展,逐渐取代手工染坊。机染涂色虽好,但机器压力重,布面较薄,崇尚实用性的农民,认为机染不如手工染的布坚固耐穿,影响了销路。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字号自设染坊,精心染制,受到顾客欢迎。

  独辟蹊径,“人盯人”销售战术

  孟雒川一改旧式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采取经销、代销、包销、拍卖和批零兼营等新的成交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的需要。

  在门市销售方面,采取俗称“人盯人”的销售战术。顾客进门,前柜首先站起来打招呼;售货店员接着跟上来,店员不能一见顾客就问买什么,要陪着顾客看,顾客停留在哪里,让其坐下,再问买什么,一个顾客进门有一个店员陪到底,直至送出店门,内部称此为“人盯人”。

  店员为顾客取货要先取中档货,顾客嫌次再拿好货,先拿好货顾客买不起而受窘,名为“拿顶了”,拿顶了即为失职;店员不准与顾客吵嘴,吵嘴即犯铺规,对无理取闹者,也要耐心使之化为祥和;顾客出门,店员要送至前柜,前柜要站起来点头送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