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抓质量促转方式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03:48  大众网-大众日报

  以抓质量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我省质量兴省工作总的要求。在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过程中,全省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调整主导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质量兴省战略的全面实施,成为我省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实践。

  以科技创新支撑质量振兴

  质量振兴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创新是抓好产品质量的动力。我省在质量兴省战略中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产品企业为引领,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突破一批质量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从全省质量奖获奖企业来看,无不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科技,成为提高企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展技术和工艺创新,才能推动产品质量的创新,企业才会具备不断前进的动力。潍柴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与世界科技动力同步,引领中国动力科技新潮流”是潍柴坚持不懈的追求。以自主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源动力,潍柴构建了以国家认可的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以欧洲研发中心等6家研发机构及产品研发共同体为辅,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发系统,全方位整合世界科技资源,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设计。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率先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10升、12 升欧Ⅲ“蓝擎”系列发动机,成功运用了高压共轨和排气制动等技术,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使潍柴占据大功率内燃机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成为全球 10 升发动机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以科研开发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样是华泰集团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华泰一直把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产品技术含量。 按照市场需要,他们先后自主开发出了7种国家级新产品,特别是“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技术的问世,使我国新闻纸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华泰标准也成为新闻纸国家标准的第一蓝本。产品质量与国际的迅速接轨,一举改写了中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并打破加拿大、瑞典、美国等美欧发达国家新闻纸企业牢牢掌控的世界新闻纸格局。

  生产“绿色产品”引领“绿色消费”

  发展新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新的生产力标准,也是企业新一轮“洗牌”的命脉所在。在质量兴省战略实施中,全省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通过抓质量,抓创新,抓品牌,引导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高耗能、高污染型向节能型、环保型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型转变。

  三角集团公司,将“ 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打造轮胎产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他们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不动摇:一是以人为本,积极开发“绿色”轮胎产品,公司不仅果断停止了对环境有影响的芳烃油的使用,而且把降低轮胎滚动阻力,节能减排作为产品开发的重点课题,为上海通用公司开发了专用 OE 轮胎,采用特殊轮胎胎面配方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轮胎滚动阻力 20% 以上,达到实现低碳排放的目标。二是建立轮胎产业“低碳、绿色、环保、高效”的制造模式。公司在新的正在实施的威海工业园项目中,把太阳能发电新能源利用、低温节能炼胶工艺应用、 生产过程中的热能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零排放”、自动化与信息化等新技术集成开发,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业示范工程。该项目将成为中国本土轮胎产业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可以使轮胎制造节能指标提高 30% 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4万吨。

  坚持可持续发展,生产“ 绿色产品”、 引领“ 绿色消费” 已成为国际潮流,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我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淄博鲁泰公司近年来吸引众多国际顶端服装品牌商成为合作伙件,努力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 公司提出“ 创造全球信赖的绿色产品”的奋斗目标,从棉花种植、漂染、织造、整理到服装生产,始终注重对产品的安全环保质量控制。公司建立有机棉管理体系并通过荷兰管制联盟的认证;公司所用染化料、助剂为国际知名企业环保型产品,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材料的绿色品质。 源头控制为产品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产品获得瑞士纺织品检定中心的绿色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信心纺织品,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认证。随着节能技术、有机棉、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无甲醛健康型面料和有机棉产品的开发、上市,公司倡导的功能型、健康型面料已成为引领全球色织面料的时尚潮流产品。

  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华泰集团也按照“生态育林、环保制浆、绿色造纸”的发展模式,继续走林浆纸一体化的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三点一线”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投资100 多亿元,陆续建成总部“70 万吨铜版纸、30万吨浆、60 万亩速生林”林纸一体化项目、安徽安庆“ 30 万吨浆、 180万亩针叶林”林浆纸一体化环保基地、广东新会建设120万吨浆纸出口基地等造纸项目,在做强做大造纸的同时,华泰绿色企业的品牌也越叫越响。

  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发展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很重要的一条,在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近年来,全省企业向转型要质量,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从而实现了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

  依靠提高优质高档产品比重,近年来金晶集团异军突起。他们积极实施了“小调大、大调优、优调特”的产品和工艺结构调整计划。“小调大”,是指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使小规模的生产线由小变大,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现实竞争力。“大调优”,是指将生产能力大的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经过技术和设备的改造,生产汽车级或制镜级的优质浮法玻璃,提高产品品质。“优调特”,是指在优质生产线上进行工艺改造,使其能够生产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时尚等特殊功能的玻璃产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拓宽走向国际市场的空间。经过五年努力,企业已经全部完成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金晶产品打入了“鸟巢”、“水立方”等百余项国内外的标志性工程及动车组高速列车玻璃和工业品领域。

  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是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立窑水泥在中国水泥总量中占据绝对比重,不仅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自2001 年起,山水集团兼并收购近 10家立窑水泥企业,自行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约350万吨,在全国率先发展起新型干法水泥,不仅壮大了企业自身规模实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泥结构调整。据统计,山东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从2000 年底的 10% 提高到 2008 年底的56% ,仅山水集团就拉动了 20 个百分点。南山集团则秉承“主业突出、链式运作”的经营理念,不断进行供应链的优化、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升级,逐渐形成了一条从能源、电力、氧化铝、电解铝,到铝型材、 轻合金熔铸、 热轧、 冷轧、铝箔的完整铝加工产业链,成为全球唯一短距离拥有最完整铝产业链的铝业公司。 南山铝业产业链的整合运作,最大化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提高了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