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粗壮又细密 东风渠栏杆开装啦

  昨日,有在东风渠边游玩的市民惊讶地发现,东风渠边竟已经安装上了部分栏杆。它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约1米,显得非常“粗壮”。去年6月,因一起发生在东风渠的重大车祸,引发本报记者强势关注东风渠安全隐患,并连续多日刊发相关报道。此事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开始完善设施。

  新栏杆已安了三公里长

  东风渠两岸安装护栏,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之前相关部门就表示,新安装的护栏为全市首创的可拆卸式栏杆,可以在不同河段的岸边按照需求调整护栏间距。根据当初设计,这种可拆卸式栏杆每个部件都可以组装、拆卸,只需要在河岸边打上孔,竖着安装上栏杆主体结构,再在主体结构上装横着的栏杆即可。

  记者昨日在东风渠东华大桥上游约3公里长的路段见到,新安装的护栏与当初的设计基本一致,全是混凝土结构,每根栏杆的横切面为正方形,看起来都相当粗壮。护栏竖着的主体结构高约1米,间距在2米左右。每个主体结构上有两个孔,而横着的栏杆正是穿在这孔里的。

  在对岸河边上,一堆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栏杆堆放在地上,有10几名工人正在安装。工人曾师傅说,安装好后还将在护栏上喷上油漆,他们已经工作10多天了,估计再过10几天就能全部完工。

  “牢固、漂亮、安全!”周围的居民可高兴了,说这样就安全多了,“轻易下河游泳、车冲进河里的现象都应该会少些了吧。”

  本报报道催生东风渠“变脸”

  缘起:又有一车冲入东风渠

  去年6月19日晚,一辆丰田卡罗拉冲进水流湍急的东风渠,1人死亡、2人失踪。这样的悲剧,在东风渠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为了深入了解东风渠发生事故的原因,找到消除隐患的办法,本报派出曾经多次采访东风渠坠河事故的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为期三天的调查走访,拉开了东风渠“变脸”的序幕。

  调查:记者徒步20多公里 8问隐患

  记者徒步对东风渠跨成都区域的二十多公里进行了仔细调查。6月22日,本报整版篇幅推出《记者全线解剖东风渠3大魔鬼区段》报道,对东风渠最易发生事故的三大区段进行深刻剖析。

  6月23日,本报再次重磅推出《8问东风渠安全隐患》,就东风渠长期存在的问题,采访了四川东风渠管理处、安监、交警以及相关区委区政府及其直接责任部门,和专家以及管理部门共同探讨遏制东风渠事故的措施。这一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各部门展开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制定整治措施。对本报报道的东风渠三大魔鬼区段,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并表示这三大区段将成为整治的重点,并纳入日常工作管理。

  行动:“变脸”方案获批

  6月24日,本报以《整治东风渠 多部门联手制“魔”》为重点,用两个整版,对各部门提出的东风渠整改近期措施、远期思路,及交管部门提出的出行建议进行报道,众多市民也对整改东风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

  本报报道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6月22日,市政府责成市水务局等部门立即研究完善措施。23日,市水务局、市安监局与四川省东风渠管理处研究了具体整治措施。6月25日下午,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爱向记者通报,市水务局、市安监局与四川省东风渠管理处经过研究,提出了在东风渠两侧装上栏杆,同时在渠边增设警示标志的方案,这一方案已获得市政府批准。

  报料人杨先生 50元

  记者 陈刚 见习记者 易启明 摄影 谢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