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打响西部大开发重点战役头阵 一条巨龙飞来 千家万户颜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10:24  兰州晨报

  西部大开发2000年1月吹响号角,其中,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在这个战略中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工程。

  如今,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已覆盖兰州市80%的家庭,那些伴着楼群一同出现的黄色管道已被人们所熟识。顺着那黄色的管道,回眸过去的十年,涩宁兰输气管道就像一条腾起的巨龙翻山越岭而来,惠泽金城千家万户……

  天然气引发“灶台革命”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兰炼兰化的人来讲有一件事情让他们风光无限,那就是,他们在那个年代“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兰州最早用上了液化气,他们是兰州最先告别“煤球”的居民。

  1973年,当很多人还在羡慕兰炼兰化人的时候,掌握着全市口粮的兰州粮食局机关捷足先登,他们成为继兰炼兰化之后最早使用上液化气的单位。每当满载“铁疙瘩”的卡车从城区呼啸而过西去灌气时,过往的很多市民都在想:这样的好东西啥时候才能走进我家厨房。

  如今,通了天然气的厨房和扛液化气罐相比又上了一个档次。“现在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了,就拿厨房来说,天然气就引发了一场灶台革命!”提起天然气,已退休的刘春梅老人感慨地说。刘春梅老人回忆起30年前的生活时说:“那时候的日子真叫‘艰苦’,丈夫因工作常年不在家,光扛液化气罐就把我难了十几年。”2002年,兰州市许多住房都安装了天然气管道,刘春梅与丈夫在雁滩某小区买了一套安装了天然气管道的新房,终于摆脱了扛液化气罐的烦恼……

  “点燃”兰州人新生活

  对普通百姓而言,天然气其实点燃了他们的新生活。2001年11月,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从青海柴达木涩北经西宁穿山越岭来到兰州,并实现管网碰接点火。由于天然气干净、方便、清洁,且价格便宜,从那一刻起,天然气就成为这个时代、这座城市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成为千家万户优质生活的“环保使者”。

  目前,兰州燃气集团累计建成管网1200多公里,实现了对全市4个主城区的覆盖;发展居民用户45万户、餐饮用户1210多家、公福壁挂炉74家、锅炉用户640家、茶浴炉用户287家、工业用户41家、汽车加气站11座。2007年销气量4.2亿立方米,2008年达到4.6亿立方米,2009年已突破5.5亿立方米,日供气已突破330万立方米。

  天然气用户已由2001年11月的十几万户增长至如今的50万户,其中居民用户覆盖率已达到80%。

  历经30多年的灶台变化,兰州市民在新奇中感受着清洁能源带来的好处,但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这只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节点。2008年刚刚改制组建完成的兰州燃化集团计划投资5亿多元,建设兰州世纪新城区、彭家坪小区、和平开发区和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天然气工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预计到2010年,兰州4个主城区及周边县区的天然气年供气量将达10亿立方米。

  “涩宁兰”带来一片蓝天

  清洁能源改变的不仅仅是千家万户的厨房,兰州市自2005年启动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以控制与治理汽车尾气排放和烟尘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净化空气。据介绍,截至目前,兰州燃气集团已投运“煤改气”545台燃气锅炉。另外,近年来天然气壁挂炉用户发展也比较快,目前已有4万余户。

  记者在兰州公交集团获悉,为减少公共汽车尾气污染,从2004年开始投资建成五座天然气加气站,并对1734辆公交运营车进行了天然气改造。目前,兰州公交集团共有运营车2097辆,已全部实现了清洁化运营。与此同时,兰州市6738辆出租车已全部实现了“油改气”。

  “煤改气”、“油改气”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环保部门统计,2007年,兰州市三级以上的天气已达265天以上。“兰州冬季的污染比前些年减轻了许多,很大程度归功于天然气清洁能源的使用。因此,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天然气能源,还给兰州带来了一片蓝天。”兰州市环保局一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石玉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