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低估国考“试考族”行为的深层危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15:17  新民晚报

  秦淮川

  北京大学学生小华2008年年底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笔试,获得第一名的她却与面试无缘,因为她当时还有一年才毕业,不具备国考资格。小华坦言,在填报过程中,她谎称自己“已经毕业”,并在基层工作经验一栏填写了“2年”。像小华这样“试考族”并不鲜见。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158人参与),70.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试考族”。

  此前有媒体披露,国考报名时出现了“刷人数”现象,即一些考生为了减少竞争,借用他人的身份证注册报名,造成自己想报考的岗位看上去“报名人数很多”,以此吓退部分竞争对手。类似于“刷人数”、“试考族”之类的现象,一方面佐证了国考之热,竞争之激烈,另一方面也检验了世道人心,国考也是道德试纸,让人看出一些考生藏在衣袍下的“小”来:为了一己之私,便不惜违抗程序正义。

  无论是“刷人数”还是“试考族”,他们的计谋得逞缘于制度有空子可钻,国考在制度设计上确有不够周全之处。但类似现象也凸显出现实问题。一是一职难求。在就业压力下,谁出手快,谁未雨绸缪,谁早日迎接挑战,谁就容易抢得先机,“试考族”追求的正是率先进入状态、提前体验的诉求。二是公务员考试热得不正常。一些考生之所以无所不用其极地“刷人数”,恰是为了增加考中的几率。如果不使公务员热降温,就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这些乱象。

  “试考族”的行为尽管不违法,但也不能低估它的深层危害。试想,这些考生尚未考上公务员,就如此娴熟于弄虚作假,违背诚信,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要是一旦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岂非民众之祸?如此素质的公务员,公众又怎能寄望于他们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如此不讲诚信的公务员,会忠实履行对公众的承诺吗?相对来说,一个个体道德有亏,危害尚少,当他(她)掌握了公共权力,危害将难以估量。

  “试考族”也提出了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即当前一些高校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缺乏足够准备,一方面,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外,对社会经验、责任感、处世之道的培养不够;另一方面,缺少国考的模拟训练,也缺少就业的模拟招聘等等。突破国考“试考族”的道德困境,并不难,但需要多管齐下。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